近年来,我市注重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与“扶智”作用,多形式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文化扶贫的浓厚氛围,众志成城推进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2016-2017年实现脱贫34个村50123人,贫困发生率为14.4%。2018年计划脱贫摘帽村20个,脱贫人数40710人,届时,全市贫困发生率将下降到7.5%。
政策宣传全覆盖,激发内生动力
收集易地扶贫搬迁、教育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民政惠民等方面的政策,印制成小册子,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实现4万多户贫困户全覆盖,制作扶贫惠民政策村级宣传栏282张,做到全市行政村全覆盖,使党和政府扶贫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充分利用文艺下乡宣传中央精神和春节文艺汇演契机,创作排练一批以脱贫攻坚为内容的山歌、末伦、壮剧等节目开展送戏下乡活动,近3年来共深入贫困村和乡镇街圩演出60多场,观众超过2万人次。同时,译制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壮语影片,深入边远贫困村屯放映,丰富贫困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拓宽群众视野,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办好本级媒体宣传,结合本市壮民族聚居程度高、农村留守老人多、边远乡村贫困群众文化水平不高的实际,采取壮话宣传模式,利用靖西电视台《梁老师讲故事》栏目,用壮话讲述脱贫攻坚的人物事迹;开办“兴曼楼”栏目,播放文艺演出中关于扶贫内容的节目;开办《扶贫宣传半小时》栏目,播放扶贫政策和扶贫典型事迹、扶贫文艺作品,做到扶贫政策家喻户晓。
强化典型宣传,树立榜样标杆
举办2017年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授予黄泰城等298 个脱贫户“2017 年度光荣脱贫之星”荣誉称号,对“脱贫之星”进行正面报道,树立励志脱贫典型,鼓舞全市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志气。
配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做好地州镇古文村原副主任阮承积事迹宣传。5月份,通过阮承积的女儿到南宁参加全区宣讲活动,讲述她眼中的爸爸,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配合拍摄脱贫攻坚题材电影。配合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献礼片--《又是一年三月三》扶贫工作题材电影拍摄,以影片场景在我市拍摄的优势,植入本市脱贫攻坚的故事,体现广大干部职工脱贫攻坚工作的精神面貌,向世人展示我市干部、群众向贫困宣战的斗志。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
加强贫困户技能培训。2017年以来,共深入各贫困村开办家政服务员(育婴师)、养老护理员、餐厅服务员、美发师、汽车维修电工、砌筑工、钢筋工、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茶艺师、钳工等11个工种实用技能培训班109期,培训人数6359人。组织贫困家庭“两后生”333人到深圳、柳州技工院校参加技能培训学习。组织现场招聘会6场次,累计进场应聘1099人。
采取“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精准培训,提高了贫困户劳动技能,提升了贫困户就业竟争力,进一步激发广大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可喜转变。 (发稿人:许正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