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国之都”
内容有误(纠错联系) 来源:靖西政府网 2016-03-24 09:54:14 点击:12006

安德镇安德街是历史有名的“古都”。前不久,我有幸去“春游”了一次,果然名不虚传。走进安德,这里峰峦叠嶂,参差错落;悬崖峭壁,洞奇石美,妙趣横生,不愧为北宋时代的“南天国之都”。

步入安德街“前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写着“思过去俊公武略文韬立天国,看今朝德众心雄志壮兴古州”的门联,横幅为“安德南天国置地”。该门联后面,面向安德街的,又是另一副对联“青嶂叠翠宝刹秀阁云里露,碧溪映霞古榕娇柳水中生”,横批是“南天门”,把安德的风土人情和光辉历史都融为了一体。

兰康河和法光河似两条银带环绕在安德街的四周。已是仲春,只见河堤树绿花红,风景秀美。远眺西北照阳关,如一位刚从梦中苏醒的窈窕淑女,楚楚动人。向正西望去,又见“龙皇水潭”,碧水环流;看街北的坐灵山,孤峰独秀。街的四周还有观音山、莲花座、魁神山、鹅嘴山和西赖山,都是那么小巧玲珑,形态各异。街上的亭台楼阁古朴别致,这里的风情物品琳琅满目,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安德的出名,源于11世纪中叶,壮族英雄侬智高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反抗民族压迫,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尊严而建立起来的南天国。

相传侬智高1025年生于靖西一个土官的家庭。唐末以后就开始强盛的交趾王对北宋的土地贪求无厌,榨取钱财,役使人民。侬智高的父亲当时是个州官,多次组织人民反抗,并向宋王朝求援。但腐败无能的宋皇帝不发兵解救。交趾王于1039年出兵攻打,俘获侬智高父亲及其兄弟5人,押到交趾京城杀害。侬智高和母亲幸得以逃脱,奔走大新县下雷一带才免遭遇难。

侬智高在交趾王再次发兵靖西时被生擒,但他宁死不屈,交趾王只好变换手法,释放侬智高,并封他为州官,还颁给郡王印,拜为太保。1045年10月,侬智高第一次起兵反抗交趾王,但惨遭失败。北宋王朝还是置之不理。侬智高自强自立,在左右江一带壮大自己的力量,1048年再一次起兵反抗交趾王,袭击安德州,建立“南天国”,自称仁惠皇帝,年号景瑞。侬智高军队以颜色旗编号,把周围的6个村子:西赖、小坡那、“上华、中华、下华”新村、“上和、下睦”和大村分别定为黄、紫、红、青、蓝、绿6色旗号,中正以安德街为黑旗作总号。每旗为一队人马,举旗召众,以应付急事。据说清代闻名于世的抗法英雄刘永福率黑旗军“抗法援越”,也是沿用这种兵法打了胜仗。

1051年,侬智高起兵反宋。1052年初,侬智高率兵攻破邕州,6月25日抵达广州城下,围攻57天不破。北宋王朝惶惶不可终日,才兵分四路前来解围。侬智高只得撤离广州,退回邕州。所到之处,百姓无不欢欣雀跃。宋军南下进击邕州的昆仑山至南宁五塘一带,击败侬军。侬智高和母亲及其儿子逃脱,经田东、田阳一带入云南文山县的特磨道,最后败走云南大理,母亲和儿子被俘杀害,侬智高从此下落不明。一世枭雄就这样不知所终。至今,侬智高的着落众说纷云,莫衷一是。二十世纪末,人们在化峒一带兴建了侬智高纪念墓碑,以悼念这位历史人物。

安德的出名还因为“兵家必争之地”的照阳关。照阳关离安德街1.5千米。照阳关“朝日东升,正照洞中”,因此而得名。关山矗立成一道屏障,关口就是一条穿山而过的要道。关口通过山腰分上下两个穿山溶洞。下洞平山脚下,笔直的公路穿过洞中。上洞西壁有两处“照阳关”三字的摩崖石刻,巨石上有多处题诗。特别是归顺州吏目蔡鸿遵的诗句“紫气自东来,朝旭升山巅。边关严锁钥,划界真天然。润石常如此,岁岁乐有年。”最为传神。

照阳关不仅地灵天险,而且风景秀丽。清代著名诗人赵翼的《照阳关》更能体现出来:

危崖如削铁,横列截前路。问道无可寻,陡壁孰能赴?地绝为天通,神扃在云雾。

好一个边陲古都!安德这个带有神秘色彩和历史传奇的地方,越来越吸引世人的目光。如果您有机会到安德来,一定会有更惊奇的发现而流连忘返!(发稿人:赵永红)

责任编辑:赵媛媛

[原站阅读][举报内容] [建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