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靖西县经济发展十年报告
内容有误(纠错联系) 来源:靖西政府网 2016-01-07 09:29:40 点击:18072

山水边城十年磨一剑  壮乡靖西矢志铸丰碑

——广西百色市靖西县经济发展十年报告

 

靖西县地处桂西南边陲,南与越南高平茶岭、重庆山水相连,边境线长152.5公里,总面积3322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291个行政村,总人口65万,是百色市和广西8个边境县市中人口最多的县份,壮族人口占99.4%,是全国典型的壮族人口聚居县。靖西县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广西重要对外贸易桥头堡。靖西县处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结合部,具有背靠祖国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独特区位优势,有龙邦国家一类口岸、岳圩国家二类口岸和那西、岳圩、新兴、孟麻等4个边民互市点及36条出入境通道。二是广西资源富集区。矿产资源方面,探明有铝土、锰、硫铁等18种矿产资源,其中铝土矿储量4.06亿吨,远景储量6亿吨;锰矿储量2500多万吨,远景储量5000多万吨。是广西百色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重要组成部分和广西重要锰工业基地。农业资源方面,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9.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盛产烤烟、大肉姜、大果山楂、大香糯、田七等名特优产品,水果、甘蔗、中草药、蔬菜、林下养殖等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人力资源方面,有劳动力40.54万人,每年劳务输出14万人次以上。三是广西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县境内山清水秀,四季如春,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为中国 “绣球之乡”、广西“壮歌之海”。绣球、壮锦等民族传统艺术品享誉国内外。三叠瀑布、二郎小桥、大兴田园、渠洋水景、底定氧吧等自然禀赋的生态旅游资源不胜枚举。通灵、古龙山是广西唯一集养生、探险、科考、情趣于一体的国家4A级景区。四是广西中越边境交通枢纽。靖西县有四条省级国道在境内汇合,通乡镇三级油路全面建成,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扎实推进,德保至靖西铁路已建成通车,靖西至龙邦铁路已列入建设规划。境内实施高速公路建设总里程146公里,百色至靖西、靖西至那坡两条高速公路计划于2014年5月和10月建成通车,崇左至靖西高速路建设加快推进,靖西至龙邦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是广西境内高速公路总里程最长的县份,即将成为广西西南通边达海的重要交通转轴。

近年来,靖西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靖西”的目标,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深入实施“工业富县、农业稳县、城镇旺县、旅游兴县、口岸活县”战略,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展,边疆保持巩固安宁,人民安居乐业。“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均提前和超额完成,先后获得“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广西优秀旅游县”、“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和“中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广西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10.81亿元,比2003年的13.3亿元增长4.3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03年的46.2:25.6:26.2调整为2013年的12.4:67.6:20.0,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财政收入完成13.06亿元,比2003年的1.14亿元增长10.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9亿元,比2003年4.47亿元增长25.6倍。全县综合实力从2003年的百色市中下游跃升到全市前三甲。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坚持工业强县战略,2007引进山东信发铝电集团投资100多亿元建设靖西铝工业基地,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目标,创造了铝工业建设奇迹。至2013年,铝工业园区已形成年产氧化铝240万吨、电解铝32万吨、铝加工20万吨和热电45万千瓦时的产能规模,成为广西A类产业园区。实施锰矿资源整合重组,引进百矿集团投资32亿元实施生态锰精深加工一体化项目,规范矿山开采行为,促进锰工业持续健康发展。锰工业园区形成年产电解金属锰11万吨,电解二氧化锰3万吨,锰铁合金15万吨,锰粉50万吨的产能规模。加快推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中越进出口加工园建设,统筹推进电力、水泥、制糖、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2013年全县工业完成投资42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92.18亿元,工业增加值70.29亿元,比2003年翻四番,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67.8%,十年间年均增长33.5%。

特色农业齐头并进。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调整优化结构。2013年,以烟、蔗、果、桑、菜、药为主导的产业分别发展到8.36万亩、13.38万亩、7.5万亩、2.32万亩、5.4万亩和2.1万亩,实现农业增加值13.79亿元。先后被列为全国农业(烤烟)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010—2012年全国首批整县推进31个现代烟草农业县,广豆根地道药材产地等荣誉称号。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786元,年内全县实现减贫脱贫3.67万人。

旅游经济蓬勃发展。被自治区确定靖西为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全国旅游标准化省级试点县。着力引资创建旅游项目,全县新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有9个风景区资源保护区。有国家4A级景区2个,旅游公司1家,旅行社3家(其中国际社1家),大型旅游购物定点1家,星级酒店4家,不挂星酒店及社会旅馆300多家,标准床位数2000多张,开通了百色靖西至越南高平边境旅游线路。2013年旅游接待人数2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达11.32亿元,是2003年0.48亿元的23倍,成为靖西经济增长的新一级。正着力打造广西及中国西部山水生态养生旅游城市、广西中越国际旅游合作示范区、滇桂旅游集散和综合服务中心、中国壮族民俗文化示范基地。

边境贸易增势迅猛。2007年龙邦口岸成功升格为国家一类口岸并正式对外开放,2010年龙邦口岸新国门联检楼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口岸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亿多元。中国龙邦—越南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扎实推进,龙邦国际商贸物流中心顺利开工建设,完成岳圩口岸和新兴边民互市点规划并落实商家进驻开发。加强中越双边交流与合作,开通了广西百色至越南高平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线路,沿边开发开放雏形显现。安排资金520万元扶持边贸企业,对外贸易保持高位增长。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0.62亿元,增长89.2%,比2003翻四番,年均增长36.7%。

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启动撤县设市可研编制和申报工作。云天城、美食城、绣球城、中草药城、汽车城、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等“五城一场”重大城市产业项目全面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112亿元,预计提供就业岗位10万多个。实施城建项目118个,城镇化建设标志性工程万吉大道全线贯通,龙潭国家级湿地公园正式对外开放,龙潭桥和城中路东延长线一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城区6个安置小区路网建设加快实施,新开工建设城中路东延长线二期、城中路和中山路西延长线、城东路南延长线、中山路网、德爱大道和百丘桥等市政工程。实施城东路绿化改造,设置城东路和城中路隔离栏,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水平逐年提升;加大城区“五乱”综合治理,创“三城” (广西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旅游城市)工作取得新进展。加快湖润、安德、龙邦、龙临等重点集镇规划建设,集中有限财力改善乡镇党政机关基础设施,湖润城乡统筹综合试验区和安德历史文化名镇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化的典范。2013年县城建成区面积突破20平方公里,人口达17万人,城镇化率达31.5%。

“十二五”时期是靖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奋斗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实现生产总值比“十一五”翻一番,力争达到145亿元;财政收入翻一番,力争达到20亿元;工业总产值翻一番,力争达到25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350亿元以上;对外贸易总额达200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城镇化率达35%。把靖西打造成全国重要铝锰工业基地、全国现代农业(烟草)示范基地、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中越边境交通转轴、广西边境进出口贸易加工中心、广西边陲及百色市次中心城市的“三地一轴两中心”,力争进入中国西部经济百强县和广西经济十强县行列。

[原站阅读][举报内容] [建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