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西瓜
内容有误(纠错联系) 来源:大新政府网 2017-08-07 04:17:48 点击:7975

西瓜是防暑降温的佳品之一,有“夏季瓜果之王”的美称。西瓜又称“寒瓜”,相传最早是在汉朝时就传入了我国。酷暑时节,赤日炎炎,品尝一片清甜多汁、甘爽怡人的西瓜,那真是大快朵颐、妙不可言。
  自古就有不少描写西瓜的诗词佳作,将西瓜的神韵描绘得生动传神,惟妙惟肖。东汉刘祯写有赞美西瓜的诗:“杨晖发藻,九彩杂糅,蓝皮蜜里,素肥丹瓤。”将西瓜的气质与神韵描绘得神采飞扬、熠熠生辉。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的《西瓜园》一诗:“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形模冷洛淡如水,未可葡萄苜蓿夸。”作者把西瓜丰收的景象以及人们吃瓜的盛况,用寥寥数笔就勾勒了出来,令人印象深刻。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这是宋代诗人、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的《西瓜吟》一诗。诗人把吃瓜时的感受,用文字和诗的形式,纤毫毕现地表现了出来;全诗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如有神助;并且言简意赅,极其形象,堪称西瓜诗里精品之作。
  元代方夔的《食西瓜》一诗:“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筒。缕缕花衫粘唾碧,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从此安心师老圃,青门何处向穷通。”在这里,诗人是将西瓜的特点与吃瓜的感受结合起来写的,小诗写的色彩绚丽、有声有色,生动细致地刻画出人们吃西瓜的生活场面:口齿间西瓜生香,清芬醉人,吃瓜的人们不分男女老幼,一个个非常开心,盈盈笑语不绝……食瓜后,仿佛有阵阵凉风吹入衣襟,吹拂进肌肤和骨骼。寥寥数语,使人读来顷刻暑意全消。此诗诗小而意伸,言简而意繁,令读者感同身受,有如身临其境,过目难忘。
  明代诗人瞿佑所作的《红瓢瓜》一诗是这样写的:“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结成曦日三危露,泻出流霞九酿浆。”此诗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西瓜从外至内进行了一番深入细致的描绘,可谓是把西瓜的形象跟特点,捕捉与表达淋漓尽致。诗人落笔即奇峰突起,以“小”见“大”,把小小的西瓜写的绘声绘色、不同凡响……读者焉能不受到“视觉”和“意境”的冲击而击掌叫好!……明代诗人李东阳写的西瓜诗则是从另一种角度:“汉使西还道路赊,至今中国有灵瓜。香浮碧水清洗透,片逐鸾刀巧更斜。”诗人从西瓜的来历写到西瓜的神态特征,再写用鸾刀切瓜瓜片所呈现的形貌之精妙;小诗叙议结合,写的饶有趣味,充满对西瓜的喜爱与浓浓的生活气息。而清代才子纪晓岚写的《咏西瓜》:“种出东陵子母瓜,伊州佳种莫相夸。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则是从西瓜的品种、味道及特点着笔,将西瓜写得渐入佳境,妙笔生花。
  清代词人陈维崧写有《洞仙歌·西瓜》一词,亦当属是吟咏西瓜诗词里的精品佳作。词是这样写的:“嫩瓤凉瓠,正红冰凝结。绀唾霞膏斗芳洁。傍银床,牵动百尺寒泉。缥色映,恍助玉壶寒彻。”此词将西瓜描绘得精美绝伦、淋漓尽致、一气呵成,从外到里,从色到态,以及食瓜后的感受,皆出神入化地“手到擒来”,其形象之贴切与瑰奇,句句出彩,叹为观止!……
  经过时光的淘洗,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依然留下了不少描写西瓜的精彩诗词作品。在盛夏酷暑时节,尤其是烈日当空,天气闷热,蝉噪聒耳之时……午睡醒来,洗漱完毕,我们一边品尝着西瓜带给我们清凉美味,一边欣赏古人留给我们的西瓜诗词精品,您是不是也会潜滋暗长出一种透心的清凉和惬意来呢?!……
  噢,在古诗词里品西瓜,在西瓜甘甜脆爽的美味里体会古诗词里所砌造的绝美意境,酷暑跟燥热渐行渐远,直至暑意全消,一种舒适爽快、心旷神怡的感觉油然而生矣,自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原站阅读][举报内容] [建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