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剑(右一)向农户核实危房改造专项补助资金发放情况
赵剑(右一)在给群众清退违纪涉农资金
赵剑(左二)向农户核实危房改造专项补助资金发放情况
接待来信来访,承办信访案件。在城郊,在大山深处,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经常闪动着他与同事们走村串户步履匆匆的身影……
10多个寒来暑往,绘就了大新县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赵剑感人的工作轨迹。
4000多个日日夜夜,他克己奉公,一身正气,像一只啄木鸟,让无数蛀虫闻风丧胆。
于是,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
2006年,荣获自治区纪委监察厅、自治区人事厅授予“二等功”;2008年,荣获全区纪检监察系统信访举报工作先进个人、崇左市“勤政先锋”荣誉称号;2009年,荣获大新县“十佳公务员”荣誉称号。
使命
赵剑并不健谈,但一句足矣。
他说,再粗壮的大树也会遭遇害虫的侵蚀,我愿做一只啄木鸟,辛勤地为大树消除病害。
赵剑说到做到。
2004年7月的一个下雨天,一位农村老大爷怯生生地敲开了大新县纪委信访室的门,将一封举报信递给刚刚被任命为大新县纪委信访室主任的赵剑。
原来,老人家境贫困,膝下两子即将各自成家,为了促成婚事,老人东拼西凑攒钱给大儿子盖婚房,没想到镇国土所以办证为名让他们缴纳5000元才准予开工。行里字间,无不渗透着老人滴血的呼声。
看着看着,赵剑拍案而起:谁吃拿卡要欺压百姓,就是跟我赵剑过不去!
但,阻力远比他想象的多很多。
在组织调查组展开信访初核、调查取证期间,赵剑接到不少求情、恐吓的电话。
然而,他没有被这些声音吓倒,并毫无顾忌地开展查处工作。
案子终于办了下来,并追回了5万多元违纪款。
听到这一喜讯,老人激动得热泪泉涌。古代民告官,难如愚公移山啊!
10多年痴心守望,赵剑定格成一尊山石,不善言,却最可人。
忠诚
沤心沥血,创新工作。
2012年,赵剑被提拔为大新县纪委常委,分管信访举报和案件检查工作,干的依然是“天下第一难”工作。
2011年,赵剑在查处某村干部向危房改造对象索取“辛苦费”时了解到,部分农村群众却错误地认为,村干部拿点“辛苦费”是合理的。
赵剑清醒地认识到,愚昧的思想,必然助长涉农案件事件的发生。要扫清蛀虫滋生的温床,必须给广大农村群众一双“慧眼”。
2012年,大新县向全县农民印发“纪检服务连心卡”2万张,发放《强农惠农政策宣传手册》8万册,并制作了160块举报提示牌在村(社区)显眼位置悬挂。果然,仅当年,大新县就收集到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163件,经排查后形成案件线索38件,转立案20件。
为了挖出更多的案件线索,让蛀虫无处藏身。赵剑提出了主动介入危房改造、最低生活保障、公益林资金等“四个主动介入”工作法。2012年,大新县先后对多个领域进行排查,共排查出案件线索59件,立案43件。2013年,大新县通过村级纪检监察员收集群众举报共97件,排查案件线索43件,立案30件。
同时,赵剑还提出了实施“办案协作区”包案制度的思路,这个经验后来经过提炼成为“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制度,不仅在崇左市推广,还得到了自治区及中央纪委领导的高度肯定,成为自治区县级办案工作区的一个典范加以推广。
他的身上,散发着智慧的芬芳,如兰之幽香,萦绕山谷,余味荡漾。
坚守
自古忠孝难两全。
这些年来,赵剑白天忙于下乡核查取证,晚上通常还要查阅相关账簿、凭证和法律法规,遇到查办大案,连续几天都回不了家,10多年来,几乎没有好好陪过家人。家,成了他的旅馆。
赵剑特别愧对家人。
母亲老,孩子小,爱人在医院工作,常常上夜班。于是,他的手机号码成了一家人的“120”。有多少次,爱人上夜班,他却下乡办案。由于地处偏僻,手机没有信号。等他办案回到家,只见到读小学的女儿伏在桌上的作业本睡着时,他流泪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有人劝他:“你爱人在妇产科经常上夜班,而你在县纪委工作,帮爱人调整一下工作岗位,对你来说不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吗?”
权力不是没有,但赵剑不敢开这个口。
“哪个家庭没有妻儿老小?如果大家都不想上夜班,谁来上?”
一问自己,赵剑的心便坚定下来。
如此,便是10多年,而且还将继续……
赵剑——像一只坚忍的啄木鸟,呵护着大树,消灭蛀虫,义无反顾!(黄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