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退色余热献家乡——记退伍老兵黄建新为家乡办实事
内容有误(纠错联系) 来源:大新政府网 2017-07-06 08:05:04 点击:6814

出资6000元修建屯里活动中心防土墙,花了3万多元帮助村里盖集体活动室铁棚,给生病住院的村民捐资5000元……这些善举都与黄建新这个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
  今年82岁的黄建新是大新县硕龙镇巷口村巷口屯人。16岁离开家乡到部队参军,1991年从三0三军医医院退休,本应过着舒适安逸的晚年生活,但怀着热爱家乡的情怀,毅然放弃安逸的生活来到了养育他的故乡——大新县硕龙镇巷口村巷口屯,用他绵薄之力建设家乡。
出资献计,为美丽乡村建设助力
  20年前,还在部队的黄建新在一次回乡探亲的时候,刚走到村口,由于刚刚下过一场大雨,从大路通往屯里的道路泥泞不堪无从落脚。过后,他从村民那里了解到,每逢晴天道路是尘土飞扬,雨天更是家家户户门前屋后污水遍地,村口巷道到处都是泥泞不堪,根本无法出门,人居环境很差,垃圾随处可见,臭气熏天。看到这样的情景,黄建新把这件事压在心底,他想到要改变家乡的环境。
  “当时,回部队后,我心里老想着修好村里的道路,美化家乡的环境。经过几次和村民商量,由我出资出水泥,村民出力修路,大家都同意了。”在谈话中,黄建新说到。说干就干,那一年经过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一条从公路直通村里的水泥路修好了。村民们从此走上了平坦干净的水泥路了,心里对黄建新有着无限的感激。
  黄建新想,要改变村民的生活环境,不能只是修一条路就算是完成了。但是自从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以来,村民的思想意识还不是很强。退休回到家乡的黄建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生活环境是关系到身体健康,关系到集体形象,他多次召集村民开会,动员大家参加清洁活动,并多次组织村民开展全村大扫除,把各家房前屋后进行彻底清洁,把阻碍村里交通的猪舍、鸡鸭棚进行拆除,慢慢的全村人也都注重保护环境卫生了。环境美了,但是提高群众的清洁卫生意识更为重要,为了改变群众的陈规陋习,黄建新组织群众制定《村规民约》、建设垃圾池、屯内居民做到门前“三包”:包清洁、包美化、包治乱,促使各家各户房前屋后保持清洁,柴草堆放整齐,不乱丢果皮等垃圾,保持乡村清洁常态化。
  农闲时,村民喜欢唱山歌、跳舞,但是没有场地,黄建新就去政府为村民拉项目,修建了一个有舞台的活动场所,他还出资3万多元在活动场所上盖上了铁棚,这样无论刮风下雨大家都可以聚在一起唱唱山歌跳跳舞了。逢年过节他也经常召集大家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增加彼此沟通交流,也增进了大家的情感。
  为了美化,黄建新自掏腰包买了三角梅和风景树在活动场所四周种上。在现场,我们看到,他当年种下的小树长大了,三角梅开花了,与四周的环境一片谐和。从2012年以来,他多次捐资发动村民出力,建设美丽家乡或出资帮助贫困村民约有十几万元,但是毕竟是杯水车薪,黄建新利用在职工作经验,向所在乡镇部门申请项目,目前在屯里建有一事一议活动中心、图书记室、篮球场、升旗台等。
开设讲坛,崇尚科学文明。
  在打造美丽乡村的同时,黄建新还注重改变村民的思想意识。每年村里的传统节日活动或是村里有人结婚嫁女,黄建新都会在活动上给大家讲美德、讲孝道等。
  “前两天我女儿刚刚办完结婚喜酒,我们就是在村活动场所办的,20多桌的酒席排得整整齐齐,那天我们还有幸邀请到黄老做了证婚人。他在婚宴上给我们讲勤俭节约和左邻右舍要团和睦。”巷口村村民小组长赵勇韬说道。6月12日,笔者在屯里的活动中心看到前台和后台都各贴着两个大大的囍字,舞台上挂有气球、彩带、前面还插上鲜花,把这个活动中心装扮得俨然像一个小小的结婚礼堂。
  “以前村里置办酒席,都是在自家房前屋后办,场地不够,还乱糟糟的,在黄老的组织下屯里统一购买了置办酒席的桌椅,他自已又出资建了一个简单的厨房和厕所,现在屯里办丧喜事或过节搞活动都集中在这里开展”。巷口村村民小组长赵勇韬说。
  “讲孝道、讲礼法、知感恩......”在文化活动室内开设道德讲坛,自己担任主讲,对村民道德素质教育,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村民弘扬中华民族道德,遵守社会公德,传承家庭美德。黄建新以案说法,加强对村民的法制教育,引导村民遵纪守法。多年来,屯内没有违法犯罪行为发生,杜绝了“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当天,我们在活动中心看到,黄建新写的一幅大红对联“边防安宁民族团结人民幸福,走红军路发扬革命光荣传统。”贴在活动中心两根柱子上特别的显眼。黄建新说:“我心中有一种坚定的理想,就是抓住人生最后有限的时间,尽力发挥余热,为家乡多做些实事,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有意义的遗产。”(梁桂花、赵玉清、梁婷)

[原站阅读][举报内容] [建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