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干荣——锲而不舍当“牛倌”
内容有误(纠错联系) 来源:大新政府网 2017-05-15 17:15:21 点击:4578

早上11点多,福隆乡平良村板仲屯村民还在为修理牛栏忙活:隔栏木不够稳,牛群力气大,把隔栏木都挣坏了。
  陆干荣看上去人有些削瘦,人老实厚道,像山上的一棵苦楝树。57岁的他,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养牛,已经断断续续养了七八年。1991年,陆干荣高中没毕业,就跟村上的伙伴们下广东新会打工去了。当年的他还不到20岁。当时的板仲屯,地处穷乡僻壤,交通闭塞,经济结构单调,除了种田种玉米,就是养几头猪,人均收入不到500元。所以,一直以来,村里70%以上的劳动力都外出打工。近年来,板仲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往南宁的二级路距离板仲到不三公里,水泥路通到了各家各户的家门前。更重要的是,多年的封山育林政策,让板仲周边的群山都披上了“绿色的春装”。陆干荣看重的就是这一变化,打消了与妻女去广东打工的念头。2016年,揣着 一家人多年打工的积蓄9万多元,购买了28头牛种,重新当起了“牛倌”。
  “说起养牛的经历嘛,我已经断断续续养了好几个年头,每次养10来头,但都由于市场价格低等原因基本不赚钱。”陆干荣说,这让人沮丧,但是自己喜欢的,无论如何要坚持。让陆干荣重新燃起养牛希望的是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喜欢吃牛肉的人越来越多,牛肉价格也越来越高。因为相比猪肉来说,牛肉的营养价值更高,脂肪含量少,而且可以防止肥胖和心血管疾病。“除了市场价格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已经学会了治牛病。”陆干荣说。不会治牛病的沉痛教训,让陆干荣如今还心有余悸。2008年那年,陆干荣跟别人借钱建起了500平方的牛舍,花了3万多块钱买来的10头牛种。岂料,牛种刚购进不久就发生牛蹄病和口腔炎,由于不懂得如何及时处置,结果导致一半以上牛种死亡。 陆干荣说,看到活蹦乱跳的牛群死掉,他都快哭了。为了还债,他把泪水擦干后又去广东打工。“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一直以来是陆干荣的座右铭。
  虽然有这次教训,但陆干荣对养牛项目并没有死心,养牛是他这辈子的爱好和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在广东打工的日子里,他买来有关养牛的书本,经常抽空学习。终于懂得了用茶辣等中草药来治牛病的办法。有技术又有恒心和耐心,养牛成功的希望像一轮红日在陆干荣的心中一直冉冉升起。这不,如今,在他的精心护理下,陆干荣养的牛群不仅牛毛顺滑,油光发亮,还先后下了5头牛犊。懂牛行的人掐着手指头帮陆干荣估算,按当前市场行市,这5个牛犊价值已有一万多元。
  “如果能贷到贷款,我打算扩大养牛规模。争取养到上百头以上,年收入在10万以上。”对于未来,陆干荣信心满满。(黄德民)

[原站阅读][举报内容] [建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