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进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大新县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纪事
□本报记者陈文圣通讯员黄梅花
没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就没有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基于这样的清醒认识,2014年以来,大新县全面深化县域教育体制改革,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协调、快速、优质发展。
抓好职教综合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改革成果小档案】
2014年,被评为自治区县级中专综合改革先进县;
2015年,累计投入316.65万元,用于深化县级中专综合改革,以及实施自治区农民工培训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边远山区中职校技能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施》获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立项;
2016年,进一步完善“大新县教师培训中心”,挂牌成立“高腔诗蕾山歌传承人培训基地”,初步建成终身学习平台,承接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人员、农民工等各类人员技术培训3000多人次……
【改革工作纪事】
该县进一步加强县职校信息化建设。目前,县职校有远程多媒体培训教室1间,普通多媒体教室6间,多功能多媒体教室7间,电脑室5间,教学用电脑262台,教师办公用电脑27台,基本满足现有8个专业、12个国家职业技能工种实训需要。
该县创新县职校办学机制,2015年加入由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的广西现代商贸职业教育集团,2016年加盟由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筹建的“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深入开展“1+2”联合办学以及“2+3”“3+2”对口升学帮扶支援。同时,与县内外企业合作办学,截至2016年底,合作企业达15家,覆盖所有专业。
该县精心推进县职校课程体系改革,把旅游服务与管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和观光农业经营等三个专业组成旅游服务专业群服务全县旅游产业,设置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家政服务与管理等5个专业服务农村新生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富民工作。2016年,为配合国家脱贫攻坚工作,学校增设国家职业技能定点培训工种家畜养殖工、家禽养殖工等,目前,学校能承接多达12个工种培训。
抓好教育质量综合改革,着力提升素质教育水平
【改革成果小档案】
2014年至2016年,全县小学巩固率分别为100%、99.98%、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分别为81.97%、87.8%、92.89%,均超过崇左市下达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目标值;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合一体的德育体系,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没有学生违法犯罪事件发生……
今年5月5日,举行第二十四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百年追梦,全面小康”演讲·讲故事比赛,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6月1日,在五山乡中心小学举办“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当美德好少年”主题教育活动,302名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学生通过观看“美德少年”先进事迹展、签名寄语等形式体验美德力量;6月13日,在县民族希望中学举行“戏曲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戏曲演出……
【改革工作纪事】
该县实施文化育人计划,坚持德育为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合一体的德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彰显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无穷魅力。同时,充分挖掘地方和学校资源,加强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走廊文化、楼梯口文化建设,“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品位,打造“书香校园”。
此外,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童心构筑梦想·学习创造未来"儿童论坛、中小学生民族团结演讲比赛等实践活动,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办学特色,实现校校有特色、班班有特点、生生有特长。
该县实施教学改革计划。确定县民族希望中学为课堂改革示范学校,与广西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英才教育集团等院校、机构合作,积极推行"学案导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全县推行。与广西教育学院签订协议,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包含特色学校建设与名校打造、名校长培养、名师培养、基于课堂教学研究的学科教师能力提升、新派作文实验等5个项目。
该县积极实施教学科研课题,近三年来,获国家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自治区级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
抓好学校布局调整,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改革成果小档案】
大新县万承学校是该县2017年县处级领导挂点推进重点项目,调整后的项目用地总面积约130亩,办学规模为66个教学班。目前,项目已完成初设评审工作,可研性报告正在编制中;已落实项目用地红线,正在组织实施地质勘探。
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可以有效缓解大新县城区中小学校的招生压力,逐步消化"大班额"现象。
【改革工作纪事】
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和进城经商、购房、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需要,结合县域实际,该县对全县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总体规划,积极组织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先后撤并小学1所,村屯教学点自然淘汰34个,建成14所乡镇寄宿制中心小学;撤并乡镇初中学校8所;在县城新建县职业技术学校附属小学、县民族希望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县城南九年一贯制学校等4所。
2016年8月底,该县进一步调整县城小学布局,整合县职校附属小学和桃城镇第三小学并入县城南九年一贯制学校,使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实现了"校点调小、规模调大、队伍调优、质量调高"的基本目标。
同时,该县不断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在办好公办幼儿园的同时,鼓励有办园资质的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目前,全县有民办幼儿园51所,在园幼儿7242人,占全县在园在班幼儿的59.17%。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改革成果小档案】
全县初中学校专任教师627人,具有相应教师资格的有627人,达100%;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442人,占70.5%。
全县小学专任教师1581人,具有相应教师资格的有1577人,占99.7%;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1266人,占80.1%。
【改革工作纪事】
该县实施"师德师风提升工程",通过开展抓制度、抓教育、抓培训、抓典范、抓惩处"五抓五促"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进一步提升师德,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树立党员教师队伍良好形象。
该县健全教师补充机制,2016年8月,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公开招聘116名顶课教师安排到教学岗位,解决了义务教育学校美术、音乐、体育、英语、信息技术等课程教师紧缺问题。今年,继续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45名,中职教师定向培养计划4名,实施"特岗教师"计划45名,公开招聘教师60名。
该县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2016年落实教师培训经费233.75万元,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共2847人次。其中国培461人次,区培2328人次,市级培训26人,县级培训32人。组织教师参加新派作文培训480人次,特色学校、名师、名校、能力提升等骨干培训26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