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龙门乡苦丁村,巍巍群山,顺延连绵;莽莽林海,云雾缭绕。苍穹之下,林海之中,红白镶嵌的新楼房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透穿云雾,释放无限生机与活力。近年来,苦丁村在村党总支部书记冯玉雄的带领下,靠山养山,充分念好“山”字经,做足“林”文章,大力发展苦丁茶、山油茶、八角等特色种植业,种出了绿色致富新希望。
——敢做敢当,当出致富领头羊
提起冯玉雄,村民总会毫无吝啬地竖起大拇指,称赞“这年轻人有想法,有点子,敢作敢当!”
冯玉雄出身在普通农民家庭,中师毕业后南下闯广东。2002年,在外闯荡多年的冯玉雄毅然决定返乡创业。凭借着灵活的头脑和勤奋,冯玉雄在村里承包了240多亩的山林,当起了“山大王”,先后种下八角树100亩,苦丁茶40多亩,其他经济林100亩,家庭年均收入在10万元以上,在苦丁村是出了名的致富能人。同时,冯玉雄还诚信经营木材生意,在群众中口碑甚佳。
正是靠着自己的胆识和诚信,2014年,冯玉雄被村民高票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变身当起了“村官”,成了村里的致富领头人。
——把脉问诊,诊出致富新希望
苦丁村地处小明山山脉深处,气候湿暖多雨,盛产苦丁茶,是远近闻名的“中国苦丁茶”之乡。据史料记载,苦丁村种植苦丁茶可追溯至北宋时期,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历来是宫廷贡品,品质极佳。2006年1月,大新苦丁茶还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实施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审查。
然而,近年来,受传统苦丁茶种植技术落后、没有龙头企业带头引领、资金投入少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苦丁村的苦丁茶产业一直处于低端生产链条当中,经济附加值不高。
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冯玉雄绞尽了脑汁。他上网咨询,多方考察,总结得出,要使苦丁村群众脱贫致富,必须靠山种山,做足“林”文章,立足苦丁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规模化精细化发展苦丁茶产业。
经细致论证,冯玉雄向乡党委提交了《大新县龙门乡苦丁村要求给予扶持苦丁茶资金信访事项》,希望将苦丁茶深加工产业纳入县、乡“十三五”规划一揽子工程。乡党委也积极回应,不仅向县委县政府报送了《龙门乡苦丁茶市场综合开发区建设建议书》,也将培育壮大苦丁茶产业基地作为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突破口,纳入苦丁村“十三五”脱贫攻坚计划。
冯玉雄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努力收到了成效。今年年初,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张晓钦在挂点帮扶贫困村的慰问中作出指示,要求把“研究苦丁茶的种植和深加工技术、设计苦丁茶产业链,并通过互联网+ 促使传统苦丁茶产业调整升级,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助农惠农,精准扶贫”。
冯玉雄的苦丁产业梦想迎来了新的转机和曙光。在谈到下一步计划,冯玉雄信心满满,表示将带领群众整合村里已有的2000亩、年产80万斤的苦丁茶种植资源,引进龙头企业,采用基地+农户+“互联网+”的产销模式,打造龙门苦丁茶品牌响应力和知名度,让父老乡亲增收致富。
——敢拼敢闯,闯出致富新天地
鸡蛋不能同时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见多识广的冯玉雄深谙这个道理。在培育苦丁茶产业的同时,冯玉雄还率先垂范,带领村民试水山油茶种植业。目前种植山油茶1000亩,其中,全村55户贫困户共种植500亩。
“山油茶种植成本低廉,3年后便有收成,按现在市面价格,亩均产值不低于4500元,经济收益还是很客观,”冯玉雄常常掰着手指头,跟村民算起经济账,带领群众发展起了山油茶产业。
此外,为解决村民出入不便的老大难题,破解苦丁村经济发展瓶颈,自担任村支书以来,冯玉雄把修通村级道路提上了村两委工作议程,在上级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方协调,争取到各项扶贫资金70多万元。同时,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修通了上、下召两个屯长达3.8公里的屯级道路,结束了这两个屯道路逢雨必断的历史。目前,全村实现道路硬化15公里,全村7个屯都实现了通车,预计在2017年,依靠上级资金扶持和村民的投工投劳,全部村屯实现道路硬化。
近年来,冯玉雄还领着群众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修建村屯公共活动场所,对村屯进行了绿化亮化。如今,在支书冯玉雄的辛勤努力和有效引领下,300多户的苦丁村,靠山种山,靠山养山,目前已有270多户村民住上了小洋房,生活过得越来越红火。
(林声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