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驻村日记
内容有误(纠错联系) 来源:大新政府网 2016-03-21 08:13:07 点击:3885

“第一书记”驻村日记

驻欧阳村“第一书记 ”刘 懿

酒桌边的村两委班子会议

4月21日 星期一 晴
  驻村几天了,今天上午让村支书通知班子成员晚上在村委开个会,听听他们对发展全村经济有什么好的想法和思路。
  团支书已经辞职不干了,平时积极的村两委成员连上我算5个人,准时到会的就村支书和我,其他人迟到。一个村干部刚进来时满脸通红、一身酒气;另一个进来就说只能开半小时的会,家里还有其他事情;还有一个村干来是来了,但开会时话很少“闷葫芦型”,——这就是我们班子的现状。不管怎么说,这就是我今后要一起共事两年的班子成员,先团结再改进吧,但这样的班子着实让我有点郁闷……
  会开了一半,一个村干接到隔壁家老黄打来的电话,说是:今晚搞了条塘角鱼,人少、菜多、酒好、快来。一听说有酒喝,大伙一致同意换个地方开会。面对四周黝黑的房子、缺了口的酒碗、油腻腻的筷子,有个村干开玩笑说:第一书记啊,我们这里的条件艰苦哦,你要是不敢吃就不要吃啦!还好,我以前在农村基层待了几年,见过这样的场面,二话不说,直接拿起油腻腻的筷子,夹了块塘角鱼吃起来,吃完端起酒碗,提议大家喝!一碗酒下肚,大伙的话就多起来了,村支书发话了:“刘书记,你平时不用来,呆南宁就好了,一年帮我们村落实60万的项目就得啦,基层办检查你,我们帮你说话……”。没想到我的新搭档还真“体贴”,抓住要点提条件,既有原则性也有灵活性,这个村支书有前途,喝起!一个村干喝了酒胆子壮起来,说到:“我们欧屯人饮工程水源围护问题,涉及全村1400多人,群众对此意见很大,拖了那么多年,上届领导和第一书记来屯里开了好几次群众大会,大家都按了手印,要是政府再不解决的话,我们群众就要集体上访了!……”欧屯是欧阳村最大的屯,听乡里说这个屯的民风彪悍,以前曾发生过围攻乡派出所的群体性事情……,喝起!还有一个村干提出:“刘书记,你今年一定得考虑我们六四一组的进屯道路啦,其他屯都有项目了,我们那条路啥时可以解决啊,每年收甘蔗时车子都不愿意进去拉……”我先前听说这条路都没列入今年的备选项目库,修这条路要找三四十万,头疼哦……喝起!也不知道喝了多少,但记得的是作为欧阳村的第一书记肩上沉甸甸的……
  欧阳村是个有着2680多人的大村,刚驻村就面临那么多难题,也许,挑战也意味着机遇吧。中国有句俗语: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主帅无能,累死三军;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些朴素的道理就足可见领头人的重要作用。如何通过村两委班子带动村里的党员队伍,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带领广大群众尽快脱贫致富,作为欧阳村的第一书记,任重而道远啊!

夜里 我终于睡个安稳觉

9月16日 星期二 阴
  今天是“海鸥”台风抵临大新的第一天,尽管前几天我已组织动员村委班子开展了许多防灾减灾工作,但昨晚肆虐的狂风暴雨仍然让我心急如焚,一晚都没睡踏实。
  天刚微微亮,我就起床四处查看险情,并及时与各屯干部联系,要求马上巡查是否存在险情。不久,各村屯干部都打来了报平安的电话,使我焦躁不安的心情有所缓解。但我在欧屯、新榜屯巡查的路上,发现大面积的甘蔗倒伏现象仍让我觉得心情沉重,本来糖价就不高,若再因为台风减产,村民今年的收入又将受到很大影响。
  早餐过后,狂风依然,但降雨量已明显减少。我组织村委班子在村部碰头,商量布置今天的工作。村委干部七嘴八舌地说着本屯的受灾情况,但所幸我们前期准备工作充分,挨家挨户地进行走访动员,帮助危旧房住户转移牲畜、粮食等物资,因此,尽管各屯不同程度受灾,但人畜都平安。经过讨论后,村委班子定下了几项工作需要马上去落实。一是要继续保持专人巡查各处存在险情隐患的地方;二是要求各屯干部检查是否有危旧房住户在台风期间返回危旧房屋留宿的情况;三是要及时统计各屯受灾损失情况……各项工作安排妥当后,各屯干部立即分头去落实,看着村委干部干脆利落的作风,我感到很欣慰,有这么积极团结的村委班子,也使我战胜台风信心倍增。
  随后,我与赵其清支书前往依山而居的那四屯、六四屯巡查,沿着两个屯的后山徒步走了好几公里,主要是查看是否会有山洪或滑坡的现象。由于之前没备有水鞋,穿着皮鞋的我不小心踩在了水里,鞋袜都湿了,走起路来咯吱咯吱,被赵支书取笑了一路。中午在赵支书家简单吃了饭,我又赶往欧屯查看两个山塘的情况,去新榜屯查看正在建设中的集中圈养牛棚工地,一直忙活到下午。虽然有点累,但对全村的受灾情况有了较直观的掌握。
  那天夜里,我终于睡个安稳觉。

企业老总的感动

9月18日 星期四 阴
  这几天来,我们村受台风“海鸥”影响挺严重,所幸没有出现人员伤亡的情况。群众各方面的工作都已安顿好后,此时我心里却还装着一件事情。
  前段时间我邀请南宁一家实力雄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两次到我们村考察,希望能引进该企业带领村里群众发展蔬菜和食用菌种植产业,结果两次都没能让他们找到合适的项目落地地块。村干部们接待了他们两次,见都没有选到合适地块,就对这件事不怎么热心。而我却觉得“挑货的才是买货的”这句老话是有道理的,一直抱着还有希望的心理。心想何不趁着台风来临的时机,为该企业对几个备选地块的抗涝情况进行调查。于是我趁着台风风力减弱的间歇,鼓起勇气爬上了十来米高的高架水利渠道,登高望远,沿着渠道来回走了一圈,现场直接打电话给那家企业的老总说明情况,并拍下现场图片用微信传给该企业老总供其参考。那位老总很惊讶也很感动,他说我们村干部居然比他们更用心。

[原站阅读][举报内容] [建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