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教育发展重点工程和体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内容有误(纠错联系) 来源:大新政府网 2011-12-12 16:55:24 点击:5805

大新县教育发展重点工程和体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2010—2012 年)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和崇左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及《广西教育发展重点工程和体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2010—2012 年)》关于实施重大项目和开展改革试点的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动态调整、促进改革和加快发展的原则,在全县或部分乡(镇)、学校实施教育发展十项重点工程和十个改革试点。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立足基本县情,遵循教育规律,以促进公平和均衡发展为重点,以提高质量和适度扩大规模为核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以重点工程带动发展,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营造有利于大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从困扰我县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科学设置项目,攻坚克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解决发展瓶颈和深层次矛盾,把是否适应大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标准,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大新新发展作为推进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坚持科学规划,确保改革取得成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既立足当前又兼顾长远,综合改革与专项改革、改革项目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着眼于事关全局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平稳推进,注重改革的针对性、系统性,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3.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大胆创新。根据我县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做到总体部署和分类指导相结合,鼓励各乡(镇)和各校大胆试验、积极探索创新,增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尊重基层、尊重现实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努力缩小差距,促进均衡发展。

4.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教育既是国计,也是民生。发展教育事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要在政府主导下,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重点工程和改革试点项目任务

(一)组织实施教育发展十项重点工程

2010—2012 年,围绕我县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着眼于加快发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组织实施教育发展重点工程。

1.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切实把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总体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支持办好现有乡镇和村级幼儿园,充分利用乡镇中小学富余校舍和社会资源,改扩建或新建一批农村幼儿园,筹建县城第二所公办幼儿园。同时,按照分层、分项目的办法,加强对幼儿园园长、教师的培训,大力加强幼儿师资队伍建设。

2.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工程。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着力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完善和强化控辍保学工作,尽最大可能减少适龄儿童少年失学;建设1所特殊教育学校,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能力。(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92号),规定总人口达到30万人以上的市、县要建1所特殊教育学校。)

3.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采取有力措施,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整体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实施基础教育名师和名校长培训计划;进行教师教育基地建设,整合县教师进修学校和县职校师资力量,成立职业教育中心,为教师的培养培训奠定基础。到2012年,全县中小学教师合格率达100%;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校长接受新一轮的自治区级全员培训,全县完小以上校长完成县本级全员培训;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每门主要学科均配备有1名乡镇级以上学科带头人。

4.普通高中加快发展工程。充分发挥大新中学示范性高中学校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县民族高中创建区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扩大我县优质普通高中资源;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全县普通高中规模;积极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完善学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5.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强化工程。加强县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积极开展县职业技术学校创建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工作,提高县职校办学质量。

6.乡镇寄宿制小学建设工程。在每个乡(镇)建设好1所寄宿制中心小学,改扩建学生宿舍,修建学生食堂及配套设施。把村完小及教学点的4—6年级学生集中到中心校寄读,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7.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继续实施对符合条件的中职学生、普通高中学生和寄宿制民族高中班学生、贫困大学新生的资助,确保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8.民族希望中学建设工程。认真组织实施县民族希望中学项目建设,力争2011年9月招收第一批新生。

9.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开展中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及教学信息化建设,配足中小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软硬件设备,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率;实施“多媒体进课堂”项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计划,提高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0.校舍安全建设工程。认真组织实施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全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建设任务。

(二)组织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十个试点项目

教育发展要靠改革推动。根据国家和广西确定的改革方向和任务,紧密结合我县的实际,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原则,选择部分乡(镇)和学校进行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1.实施学前教育改革试点。以恩城、龙门两个乡为试点,进行学前教育发展改革试点,创新幼儿园管理机制、园舍建设运作机制、经费筹措机制等,在试点取得成绩的基础上逐步全面实施。

2.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选择实验中学和桃城二小,开展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探索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以桃城镇为试点,着力解决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健康、均衡发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4.普通高中及县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改革试点。鼓励初中毕业生到县内普通高中或职校就读。中考学科成绩全A的考生到县内普通高中就读的一律免除学杂费,且每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中考成绩综合评分获得A等级的考生到县内普通高中就读的免交学杂费;凡初中毕业生到本县职校就读的免交学杂费。每年所需经费,由县财政安排。

5.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规划一体、标准一体、管理一体、配置一体;探索建立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优惠政策,促进民办幼儿教育加快发展。

6.教育保障机制改革试点。把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纳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探索建立县城发展过程中教育用地保障机制,加强教育用地规划,保证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教育用地;完善学校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7.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改革试点。逐步撤并规模小的初中,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把乡镇一级的小学4—6年级集中办学,不断提高办学效益。以榄圩乡为试点,开展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综合改革,探索县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式和有效机制;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补充措施。

8.教育奖励机制及教师竞聘上岗改革试点。成立大新县教育奖励基金,县财政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对教育教学成绩显著的教师进行奖励;以雷平镇为试点,开展中小学教师竞聘上岗,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9.教育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考评制度改革试点。深化教育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符合教育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全茗镇为试点,结合绩效工资的实施,进一步探索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考评办法,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10.教师培训及完善教师培训机构改革试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县教师进修学校已不适应学历教育要求,要将教师进修学校和县职业技术学校进行整合,组建大新县师资培训中心,并有计划地对全县各级各类教师进行培训。县财政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设立骨干教师培养专项资金,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先进地区学校考察学习;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重点工程和试点项目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工程、创新工程,是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各乡(镇)政府及县直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抓好教育重点工程和试点项目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职责,切实抓紧抓好。

为加强对教育发展重点工程和试点项目工作的领导,我县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导教育发展重点工程和试点项目实施工作。各乡(镇)及县直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重点工程和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切实加强管理,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努力推进实施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大力做好宣传工作,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实施重点工程和改革试点的乡(镇)和学校,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将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项目内容和改革措施,掌握进展动态,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确保重点工程和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二)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实施

项目设计要紧紧围绕事关我县教育事业全局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选准主题和事项。深入调查研究,上下沟通,科学论证,形成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突出针对性、操作性,聚焦体制机制创新,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配套政策措施,做好风险预测和各种应对预案,每个具体项目和任务必须有明确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做到心中有数、责任清楚、有条不紊地按计划推进。

我县确定的重点工程和改革试点,由县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实施方案,经我县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同意后,各乡(镇)、各部门及各学校组织实施;县政府将全程监控项目进展和定期检查评估,根据实施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补充。各乡(镇)、各部门及各学校在实施过程中,要认真收集、总结、提炼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报县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以便及时总结成功经验、组织交流、积极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扎扎实实把教育改革和发展引向深入。

(三)做好宣传,营造良好环境

教育改革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我县的发展大计、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一项重大战略和民生工程,政治性、政策性强,必须引起高度关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从广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广泛宣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高度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坚定改革发展信心。各乡(镇)政府和县直各有关部门要起带头作用,多做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工作,多做政策宣传、释疑解惑的工作,多做增进共识、统一思想的工作,努力做到分工负责、紧密合作、形成合力。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改革;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调动一线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师生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参与改革、投身改革。动员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为我县教育发展重点工程和改革试点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原站阅读][举报内容] [建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