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很有传统教育意义的好书——读长篇报告文学《身边故事话礼德》
内容有误(纠错联系) 来源:大新政府网 2017-03-17 09:16:33 点击:5291

在送走猴年,迎来丁酉年金鸡新春之际,农乃兴同志把其新作《身边故事话礼德》送给我,书封面素朴、庄重、大方。白字书名,浅红底色。书名底下有繁体字粗犷“礼”隐现,在礼字底下便是团结出版社,封四中间也有繁字体礼,封一封四共有3个礼字,古人语:三生万事。真有意思。书捧在我手上香喷喷,沉沉的,我惊喜说:“恭喜你作品终于问世与读者见面,我好好拜读。”
  我是当家人,过了腊八就忙于准备过年的事,里里外外一人操持家务事,没时间静下来品读,便放在书架里。俗话说,过了元宵节,过年才过完。正月十五闹元宵过后,我从书架上拿出来翻看,全书共有7章44节,23万多字,行文通俗朴实,语言形象生动,接地气,通人气,有生气,扬正气,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
  读《身边故事话礼德》后,我十分感慨,作者写这本书不容易,很辛苦的。这本书出世带有戏剧性的故事。于此,我向诸位看官慢慢道来吧。
  故事一:创作的初衷
  2013年春节过后,在一个温暖的早上在大新德天广场散步,逢上农乃兴,大家见面后闲聊一些春节回家过年的见闻。他问我春节过后有何创作选题?我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已排在世界第二位,科技、军事实力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农村变化也很大,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精神文化相对滞后,出现信仰诚信危机,家庭伦理道德淡化,读书风气滑坡等浮躁的社会现象和各种错综复杂的思潮,社会风气每况日下,令人忧虑。我想能从这方面来选题写一本讲伦理道德的书,是有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农乃兴听后便说:“1998年曾与人撰写《大新县文明公民行为规范手册》近万字,后因种种原因不能印制成书。如今书稿还在我手上。”我说:“这本书稿还在好办,你就在这个基础上,搜集素材,我可以提供一些素材给你创作。”农乃兴是个悟性强的人,一点就明。他积极投入创作,边写稿,边交给文印店打印,半年后打出一本文字书稿,共158页码24万字,并装修成册,花费了600多元打印复印费。
  俗话说,秋天是收获的黄金时节。中秋国庆节过后,农乃兴把第一稿拿来给我看。我跟他说,你多印几份发给文友阅读,听听他们的意见,集思广益嘛,再进行修改补充,不要急于出炉,要有时间成本。他表示接受我的看法,用A4纸打印了10册书稿,并用牛皮纸来做封面包装,当时的书名叫《人生不能没礼德》,分发给相关领导和文友看。
  过了半个月,他对我说,书稿送给几个文友已十来天,打算约请他们出来聚会,看看他们对书稿点评如何?我说,这个方案可行。10月9日星期三(农历九月初五戊申日),农乃兴在县城一家餐馆,邀请8位文友和县文联新老主席来聚会。大家酒足饭饱,各把书稿放在桌面上,各抒已见,场面气氛很热烈。有的说,《人生不能没礼德》文体似政论文;有的说,书名太大;有的说,内文举的例子语言措词太尖锐、犀利,会引起麻烦;有的说,涉及到领导最好删去,多栽花、少栽刺,领导最喜欢听讲好话,等等提出不少的看法。我是最后发言的。我说:“今天是九月初五好日子,《易经》云:‘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本书首先是选题好,二是内容丰富,因是第一稿,有不足是难免的。我建议要进一步斟酌修改补充,尤其是书名,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鲁讯说的话,不要急于定稿,慢慢磨。朋友的话可以听,但主见还要自己拿。”说完便把写书面点评的文稿和书稿一并交给农乃兴。点评的文稿至今我还保留下来呢,现将原稿抄录如下:
乃兴同志:
  您好!
   9月16日我收到您送来的《人生不能没礼德》书稿,用几天时间阅读,先睹为快,是一本有实用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书。最近(8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山大学让大一新生阅读《弟子规》,并列入为大学必读的经典,这与中央十八大提出思想道德建设相吻合。拜读后,我觉得这本书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作者有观察能力,发现能力,分析能力和创作能力。古人曰:冰冻三尺,非之一日。这是作者长期知识积累和写作锤炼,才有这本书的问世。
  二是书写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地气,讲述身边发生的故事与自己亲历感受的故事,语言通俗,生动形象,是一本可读性强的书。
  三是讲述的故事都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人事,只是俗人没有上升到理性上来认识。作者通过文学形式来讲故事,给人读后能修身养德做人。正如前人说,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文学就是人学。如此看来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和目的。
  四是作者有胆识,通过文学的表现手法来鞭挞邪恶丑陋的东西,在语言上有些尖锐泼辣。正是俗话说,苦口良药利医药嘛。
  五是在写作和编排上有创新。如每章有导语,有配图,起到文图并茂的作用,同时每节故事末尾设有“思考自测题”,有特色,意在是给读者设置一面镜子,自己照一照相,是否沾上某方面的习性,要改不良习性,改了就好,社会就净化和谐了。
  哲学上说,任何事物都一分为二,这本书稿还存在不足之处,有待修改完善。
   一、书名《人生不能没礼德》是议论文式的标题,与纪实文学是不相符的,题不对文。建议是否把书名改为《直面道德的故事》或《读经书讲故事》。
  二、书内有的章节举例的故事太多四五个,多了就杂,应抓住核心的东西。建议每节讲述的故事选要一至两个故事即可。如书中内文讲到:乡里办新闻培训班、文化馆的画家、电视台的台标、通过友人关系去要一些费用等等属一般性的东西,建议删去。
  三、每章的导语,有的写得沉长,没有起到导读的作用。建议认真修改导语,引用老祖宗的经文一两句或一段文字即可,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四、第七章规范没有故事性的东西,显得枯燥,纯属是一种文明规范用语的东西,应收录入文明手册为妥。同时“思考自测题”也是属于教材上惯用的格式,与文学作品表现手法不太吻合。每节故事读完了就完了,由读者去思考,潜移默化,这就是文学艺术的力量。建议把这些东西删去。集中六章的内容进行斟酌修改,要紧扣主题。相信经过修改后会更突出主题。人常说:事必过三,方成规矩。这是思维规律,请切记。
  五、书中内文修改的地方,我已用红笔作出勾画了,请详阅。
  六、作者拟10月25日开座谈会,我认为不必要,因为书稿未得到出版部门审定认可,准出版,待到书正式出版面世后,由文化部门组织开“农乃兴作品座谈会”也不迟吧!
  上述是我个人的看法,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总而言之,这本书凝结了作者的情感和智慧,给人启迪和美的享受,是一本好书。
  祝早日出版面世!                              

[原站阅读][举报内容] [建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