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调研报告
市委常委、县委书记 赵丽
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永恒主题。今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做好"两篇大文章",打好"四大攻坚战"部署,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市委常委、县委书记赵丽先后深入下雷、雷平、桃城等工业重镇开展专题调研,力推产业转型升级。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历史与现状
大新县工业发展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信大锰的锰矿冶炼。在计划经济时代,辖区内主要有化工厂、水泥厂、铁合金厂、印刷厂、酒厂、轻化总厂和糖厂等国有经营企业。90年代之后,民营资本投资逐步放开,涌现出了诸如广西新振锰业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广西大新县新振锰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优秀民营企业,特别是进入20世纪,依托我县丰富的锰矿资源,以锰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突飞猛进,先后有龙腾锰品公司、大宝铁合金公司、仁爱锰品、伯特利公司、中物矿业公司、锰都铁合金、红辉矿业等多家民营锰加工企业落户大新,投资生产,极大带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目前,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0年的8家发展到2016年的21家,出现了中信大锰大新分公司、新振锰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对全县经济具有强大辐射带动力的产业龙头企业,形成了锰业、制糖业、电力业、化工业等齐头并进、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实现了资源优势向资本优势到技术优势的转变。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112.09亿元,同比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8.68亿元,同比增长7.5%。今年1-9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76.41亿元,同比增长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6.6亿元,同比增长6.5%。
各产业基本情况如下:
--锰产业形成规模效应。经过多年发展,我县辖区内的锰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产能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应,成为名副其实的"锰都"。目前全县锰企业有30多家,规模以上锰企业16家,较2005年的5家增加了11家,经过多伦技术创新,产能达82万吨。其中规模以上硅锰合金冶炼生产企业8家,产能38万吨;电解金属锰企业5家,产能19万吨;锰粉加工企业4家,产能25万吨。年产值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有中信大锰大新分公司和广西新振锰业集团有限公司2家,其中中信大锰大新分公司电解金属锰产能达10万吨、电解二氧化锰产能3万吨;新振锰业集团硅锰合金产能达18万吨、中碳锰铁产能1万吨,电解金属锰产能3万吨。2015年锰工业完成产值71.9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4.14%;今年1-9月,完成产值54.59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1.44%。
--糖业不断发展壮大。蔗糖是我县支柱产业之一。当前,我县甘蔗种植面积41.1万亩,累计建成"双高"基地10.2万亩,覆盖全县14个乡(镇)和大新华侨经济管理区。辖区内有雷平永鑫公司和世纪飞龙公司2家制糖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两家制糖企业日榨能力从2003/2004榨季的7500吨提升到目前的2.3万吨,其中雷平永鑫公司有1条日榨能力1.3万吨的生产线,世纪飞龙公司拥有1条日榨能力1万吨的生产线。2015年,制糖业产值完成23.2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0.75%。今年前9月,完成产值10.72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4.03%。
--锰电结合促电力业发展。加快推进锰电结合步伐,支持水能电力开发,加强电网建设,不断夯实电力基础设施,提高供用电管理水平。目前全县电力总装机容量达5.3万千瓦,年发电量达2.48亿千瓦时,是2005年的3倍,产值从2003年的0.35亿元提升到2015年的5.52亿元,实现了电力产业的跨越发展。2015年,电力业完成产值5.5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92%。今年前9月,完成产值4.03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27%。
--锰化结合发展。全县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有德天化工循环公司、桂南化工公司2家。桂南化工公司主要产品是硫酸和工业用蒸汽,年产硫酸20万吨、工业用蒸汽年销售1.2亿元以上。主要为中信大锰大新锰矿及其他生产电解金属锰、硫酸锰、电解二氧化锰等的厂家配套供应硫酸和工业用蒸汽。德天化工循环公司目前拥有年产4万吨钛白粉、1.5万吨饲料级一水硫酸锰、1.5万吨饲料级一水硫酸亚铁、1.5 万吨干燥型七水硫酸亚铁、20万吨硫酸和5万吨脱硫石膏等6条生产线。2015年,化工制造业产值完成9.6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56%。今年前9月,完成产值5.81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6%。
--其他产业从无到有。立足于本地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大新县加强企业的入规培育,新增淀粉加工、阳极板生产、水泥制品加工等3家规模以上企业,扩大了我县工业产业范围,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2015年,淀粉制造业等产业完成产值1.8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61%。今年前9月,完成产值1.1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66%。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锰业市场低迷。锰业资源价格高位,生产成本高企难降,同时国内南北方同行竞争激烈,下游炼钢行业低迷,电解锰价格低迷,行业产能过剩。受此影响,我县锰企业开工率仅有33%,经营亏损严重,锰业面临高成本与需求低迷双面夹击的困境。
--电价要素制约。当前,我县除中信大锰公司外,其他电解金属锰企业按大工业电价收费,比享受优惠电价的铁合金高约0.0507元/度,比北方用电价格高0.07-0.19元/度,成本差异达到300-500元/吨,成本明显增高。
--蔗糖业萎缩。2014年以来糖业市场低迷,食糖价格持续走低,企业生产成本高,企业资金周转面临巨大困难。制糖企业生产管理与效率低下,甘蔗种植、管理、砍运成本上升,劳力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种蔗成本升高,甘蔗种植面积大幅减少。
--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目前我县生产的大都是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较高的电解二氧化锰、中低碳锰铁等产品占锰业总产量的比重还不到10%,高技术产品四氧化三锰、锰酸锂、高锰酸钾等产品生产还处于探索阶段。
--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在现有的支柱工业中,以锰业为主体的加工业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其他产业的企业规模较小,锰业独大的局面风险很大,亟待加强非锰企业的培育。
二、我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方面:一是“十三五”时期是行业调整的重要时期,制造业将逐步向中高端化发展,锰业等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将得到国家更多的支持,抓住行业调整时期,提升我县锰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有利于我县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锰业集聚中心。二是地区间梯度转移和升级将更为普遍。受到发达地区发展成本的制约,产业梯度转移会逐步推向西部地区。利用东部产业转移,推广创业园集约发展,将为我县经济结构调整提供重要的途径。三是当前自治区党委、政府大力推动锰企业用电纳入百色区域网、纳入直购试点,全力推动糖业“二次创业”,为我县降低锰业生产成本,加快糖业转升升级提供了重大契机。
挑战方面:先进发达地区大大领先我县,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信息网络、生物、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抢占了先机,赢得了优势,这给我县工业转型升级带来严峻挑战。
三、推动我县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思路、措施
(一)强力实施产业改造提升和培育工程
--加快锰业项目建设投产。重点推进中信大锰布东锰深加工系列项目、新振锰业集团年产20万吨中低碳锰铁合金项目、新振锰业集团年产6万吨电解金属锰项目等重点锰业项目建设,加快发展高纯无硒电解金属锰、锰酸锂级电解二氧化锰、锰酸锂等锰加工业,着力扩大优质锰产品规模,实现从初级产品至中高级产品的升级,到2018年锰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培育锰循环产业。鼓励龙头企业通过企业改制、改组、联合、兼并和技术改造升级等方式,关联锰产业上下游和配套产业,实现锰矿采选、锰加工、化工、电力等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加快中信大锰1×35万千瓦动力车间项目和新振锰业集团硅锰合金余热发电项目的建设,实现蒸汽循环、锰酸循环、锰电循环及锰固体循环等生态循环形式,加快培育形成超百亿元锰循环产业,塑造大新县锰业区域竞争力。
--促进糖业“二次创业”。强力推进“双高”示范基地建设,稳定甘蔗种植面积。推动糖业企业整合重组,重点支持广西大新县雷平永鑫糖业有限公司、广西大新县世纪飞龙制糖有限公司等两家制糖企业发展壮大,协助推进我县雷平永鑫糖业公司、世纪飞龙制糖公司等两家企业合并重组,提高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加快推进一批糖业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甘蔗种植、制糖加工、蔗糖循环、糖深加工、甘蔗多样性(生物化工产业、食品工业、发酵工业)、蔗糖配套等六大产业,到2018年全县糖及综合利用产值达到30亿元。
--鼓励锰-化工产业结合发展。依托广西德天化工循环有限公司、桂南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化工企业,利用现有产业基础与优势,鼓励"锰-化工"结合,以中信大锰公司东锰深加工系列项目中30万吨硫磺制酸建设内容为发展点,借助大新县大力发展电解锰产业为契机,快速做大锰化工产业,到2018年化工产业实现产值13亿元以上。
--加快培育其他产业。培育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推进大新亿春食品农副产品深加工暨集散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建材业,大力发展“锰业-水泥”的循环经济建材业,重点推进新振锰业集团60万吨水泥粉磨系统节能技改工程项目,力争到2018年,建材业产值达到2亿元。
(二)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促进两化深度融合
--引导企业技改转型。支持锰业、制糖业等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通过实施企业增资扩产、更新设备、智能化改造、技改创新,促进锰业向节能降耗转型,制糖业向清洁生产转型。重点推进中信大锰大新锰矿分公司电解金属锰一厂整合技改项目、60万吨/年新型KRM28S立式磨机磨粉项目;新振锰业集团新材料分公司电解槽、阴阳极板更换节能改造项目;广西大新县雷平永鑫糖业有限公司制糖工序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广西中物矿业有限公司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改项目。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实施一批两化融合项目和智能制造项目,在糖、锰等重点产业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进行技术装备的智能化改造。支持企业在设计、采购、供应、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建设信息管理系统,重点推进新锰集团电解锰生产线综合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三)创建自治区级创新平台,提升企业产品质量争创品牌
推动企业加快建设自治区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支持新锰集团建设锰业研发中心。全面提高企业主导产品和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获发明专利数量水平。培育发展壮大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特别是在糖业、锰业等方面,努力创建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鼓励企业申报自治区主席质量奖和崇左市市长质量奖,争创国家和自治区级质量标杆企业,推动企业参与制定修订国家标准、广西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推动大、中型企业建立完善质量管理、计量检测和认证认可体系,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合格率。
(四)完善工业平台发展,推进园区建设
--推动园区上升为国家及自治区层面。完善编制总体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继续抓好大新工业集中区申报自治区A类工业园工作,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申请,争取尽快通过自治区A类认证,升级成为自治区级园区。
--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坚持园区平台建设,以道路建设、标准化厂房建设、产业集聚区物流、污水处理等配套工程建设为着力点,加大园区建设投入,集中力量开展土地平整、标准厂房及相关配套设施、道路、供水、排污等工程。重点推进新锰大道道路工程项目、大新县农民工创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到2018年,园区内核心路网基本成型,水、电、通讯等设施完善,建成农民工创业园标准厂房。
(五)着力降低企业成本要素
--着力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全力推进升级中信大锰、新振锰业等锰企业用电压等级,提高用电量等,直接参与自治区电力直购试点。鼓励企业建设自备电厂(动力车间),争取2017年底前中信大锰布东35万千瓦动力车间建成投产,同时积极开展建设变电站、架设高压线的基础设施,早日纳入百色区域电网,降低锰企业用电成本,开足马力生产。此外,以国家、自治区推进售电侧改革为契机,积极参与售电侧改革,为企业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的探索新路径。
--加强交通和口岸建设。争取早日开工建设隆安-硕龙高速公路、崇靖高速公路各出口连接线、县城-那岭-硕龙二级路提及改造等,力争今年年底大新-榄圩-驮卢建成通车,构建更快捷便利的交通网络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建设涵盖硕龙口岸和中越德天国际旅游合作区重要节点的跨境物流体系,依托硕龙口岸、边境经济园区等重要平台,推动工业跨境贸易与合作。
(六)做好一批产业项目策划招商
开展一批重大项目前瞻性课题研究,为开展招商策划提供基础。在糖业循环经济、锰系动力电池、特色食品加工等领域开展重点项目策划招商。对筛选出的招商重大产业招商项目,逐个成立专门的招商小分队,围绕国内外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立足大新县产业基础和优势,着眼产业发展未来,加快列入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建设,对处于前期的项目,要视同市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管理,强化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用地保障等。国土、环保等部门要将工作重心前移,积极指导服务项目业主开展项目用地、环评报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