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基层组织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内容有误(纠错联系) 来源:大新政府网 2016-11-15 06:21:32 点击:4035

大新县基层组织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委常委、县委书记  赵丽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的怎么样,直接影响到党的凝聚力、影响力、战斗力的充分发挥。今年以来,市委常委、县委书记赵丽多次深入雷平、硕龙、桃城等各乡镇就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取得了第一手调研材料。现报告如下: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
  全县基层党组织有1588个,党员15401名,今年以来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通过领导挂点帮扶、部门帮扶、驻村干部蹲点帮扶、教育培训帮扶以及选派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15个软弱涣散党组织的问题,完成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
  (二)加大党建资金投入,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坚持把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解难题、办实事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力度,切实解决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党员培训、村干部待遇等问题。一是加大阵地建设经费投入,扩大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村委办公室配备了办公桌椅、电教设备等日常办公设施,积极建设党群活动室、篮球场、舞台、公开栏、升旗台等设施,解决部分村屯缺少党群活动场所问题。二是加大党员培训经费投入,使基层党员学习有平台。依托党校、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站点和远程教育网络等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今年以来,县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20万元,加大对村“两委”干部的培训力度。三是加大村级干部经费投入,保障村干部待遇。认真落实基层干部报酬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村级干部、屯级干部报酬补贴。
  (三)转变作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一是抓好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促其积极融入村屯,自觉放下架子、弯下身子,热情服务村屯党员群众,倾听意见建议和心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村屯关切的清洁乡村、危房改造、精准扶贫等热点难点问题,赢得广大党员群众的信赖和尊重。二是发挥贫困村第一书记和“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工作队员的作用,直接联系服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党员干部“双带”能力有待加强。虽然近年来通过换届及组织培养等方式,有一部分“致富能手”、“带富能手”先后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成员,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及农村发展的需求,主要是文化水平高、懂技术、有本事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发展,返乡创业的人员不多,留在农村的党员大多数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身体偏弱,心有余而力不足,“双带”能力明显不足,影响了基层组织战斗力。
  (二)工作方式方法简单,工作责任意识不强。部分干部对工作有畏难情绪,遇到问题总想往上推,责任意识不强,担当不足。对村干部虽然有值班要求,但是大部分村(社区)没能够按要求按时值班。
  (三)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未能与时俱进。目前,干部教育相对比较死板,吸引力不强,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对于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大多数都是由县里统一组织的,乡、村组织村干部教育培训的次数很少。
  (四)基层组织活动阵地建设滞后。一些村委房屋老化,内外墙多年不刷新,办公设施简陋,学习资料不足、学习设施的使用效率不高,特别是一些村委,由于管理制度得不到真正落实。
  (五)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吸引力有所减弱。部分党员信念缺失,党性意识淡化,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有的甚至连普通群众都不如。部分县直单位、部门的党组织书记认为自己这个岗位就是个安置性的岗位,导致对党建工作失去了热情和主动,没有发挥党组织书记应有的作用。党组织凝聚力、吸引力降低,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没有树立起来,部分单位领导不抓党建工作,导致党组织活动边缘化。
  (六)组织生活没有正常开展。支部党员的组织生活开展没有形成常态化,没有坚持按照最基础的“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召开支部委员会、支部大会、党小组会和上党课工作,没有按时研究确定支部党建工作中的具体事务,党支部职能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致使党支部组织生活不能正常开展,影响了党支部工作的规范运行。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一)建立完善 “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严格落实党建责任制。在书记抓党建专项述职制度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专项述职评议、考核评价制度,明确保障措施,切实强化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强化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和结果的运用。探索建立“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切实做到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党的基层组织管理职责,努力在全县形成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委办行业归口、乡镇托底、条块密切配合、组织指导有序、区域协同联动、管理服务融合的党建责任体系。
  (二)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集中整治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政治信仰不实、组织建设不实、服务群众不实、组织生活不严、组织纪律不严、责任落实不严等“不严不实”问题,通过实施“美丽堡垒”工程、党员“先锋亮绩”工程、实施“发展党员提质”工程等三大工程和县四家班子领导“蹲点式”服务,乡镇干部“定时式”服务,驻村干部“结对式”服务,在职党员“认领式”服务,农村干部“上门式”服务等“五式“服务,促进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党员干部争当先锋、作风建设明显提升,努力实现自然环境美、发展环境美、社会风尚美、人民生活美的“大美大新”目标。
  (三)打造“大美大新”党建品牌,全面提升大新党建工作影响力。结合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整合全县资源,倾力建设“大新—崇左”、“雷平—硕龙”、“桃城—下雷”、“大新—南宁”、“桃城—榄圩”、“大新—天等”六条示范带,在全市率先建起涉及各领域党建以及“千屯组织规范化”、“党群理事”、富民夜校等内容丰富、可看可学、示范性强的“边关党建惠民工程”示范长廊,通过以点带线,以线促面,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走出新的路子,力争年内打造出一批基层党建工作精品。加强与各级媒体的联系,认真总结提炼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努力打造品牌,不断提升我县党建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创新完善教育管理机制,提升党员干部素质能力。对于在职党员干部,通过实施公务员“三个一”菜单式自主选学培训、领导干部异地培训等,着力提升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能力。对于村组干部,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农村基层干部大培训活动,分期分批邀请村屯干部到县乡党校进行大轮训。对于农村党员,充分发挥固定课堂、流动课堂、农家课堂、示范课堂、空中课堂等作用,经常性开展科技培训。对于县直离退休党员,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党课日”活动,激励发挥余热。同时,要强化“三会一课”制度,坚决落实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进一步健全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五)健全保障机制,激发各级党员干部活力。认真落实公务员职级晋升、公务员工资改革、干部下村补贴等机制,不断提高干部队伍待遇,进一步激发活动。对于村级干部,一是不断提高在职村干部的经济待遇。二是逐步建立离任村干部保障机制。对离任村干部根据工作年限等条件办理生活补助,对家庭困难、又不符合办理生活补助条件的离任村干部还可以纳入农村低保的范畴,以彻底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养老、医保、意外保险机制。要把村干部的养老、医保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研究和解决村干部的养老和医疗问题,完善村干部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年老之后或生病之时都能达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问题。

[原站阅读][举报内容] [建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