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同志撰文《开明开放开拓迎接中国“旅游+”新时代》指出,“旅游+”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生活形态和社会组织形态,是一种新的先进生产力。“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供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从这个层面说,旅游是一个无边界的产业。结合大新旅游实际,可以考虑从以下10个方面来做具体的工作,努力把旅游做强做大,真正让旅游起到“搭建平台、促进共享、提升价值”的作用。
一、旅游+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
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契机,推动大新各项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把县城建设成为辖区内最大的游客集散中心,把大新建设成为集跨国边关、山水画廊、壮族风情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名县。围绕“创特”评审条件要求,重点开展德天景区创“5A”(大德天景区升级改造工程)、旅游商品特色街区建设、全域旅游新业态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发掘、“壮边土”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等工作。同时,引导和鼓励多建设、多改造各色旅游宾馆、星宿农家等,实现城乡一体、城景连带,城在林中、人在景中,打造特色城镇化品牌。
二、旅游+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园
以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为平台,大力发展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产业,让千百万游客游而有购,让更多群众创业增收,让旅游、创业、增收齐头并进。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标准厂房,落实优惠政策,筑巢引凤,吸引在珠三角、长三角长年打工创业、具有一定创业资本和生产技术的大新籍农民工返乡投资,发展起各类旅游设施设备、旅游纪念品、特色旅游食品等旅游商品生产企业,逐步引导导游服务、车辆租赁等旅游服务业公司和特色壮族竹编、绣球类的手工加工作坊蓬勃兴起,让广大游客玩得开心、吃得放心、购得舒心。
三、旅游+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
以(核心)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带动大新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向集约化、规模化、科技化要效益。未来的几年,现代农业跟着旅游走,实现“农旅”融合,着力打造以水果采摘、农事体验为核心的恩城德天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以富硒大米、田园观光为重点的堪圩明仕田园(核心)示范区和以良种牛繁育、种桑养蚕、演绎爱情为主题的榄圩牛郎织女(核心)示范区,并以此带动全县特色高效休闲农业大发展,实现天天有花开、月月有果摘、季季农家乐。
四、旅游+打造生态乡村旅游示范带
以秀美山水为基础,以生态乡村建设为主要载体,努力营造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生态农家、民风淳朴的优质旅游大环境。目前主要通过政府引导、科学规划,以农民为主体,围绕“吃在农家、住在农家,行在农村、乐在乡村”总体目标,在全县范围内高标准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态乡村旅游示范带,从而调动群众参与生态乡村建设,以美创业,以美促增,以美脱贫,在创造美丽环境的同时创造美好生活。
五、旅游+“铁公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以“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着力推进大新县景区与现代旅游对象城市快速连接的大通道,实现游客的“快进入”。充分利用《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实施,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以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崇左—靖西铁路、崇左—靖西高速公路、隆安—硕龙高速公路、扶绥—大新二级路、喀纳斯—东兴沿边高等级公路的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德天通用机场的项目申报和建设工作;与此同时,加强与南宁、云南、北上广、港澳台、东南亚旅游对象区域的紧密衔接,以及与桂林、巴马、北部湾等旅游圈的融合发展,努力把“边关风情旅游带”打造成为广西的第四个旅游目的地。
六、旅游+休闲养生度假胜地
以打造休闲养生度假胜地为目标,力推大新高端旅游和高附加值的旅游品牌。充分利用“中国长寿之乡”的资源禀赋,通过现代农业、生态乡村建设,打造生态绿色田园,发展生态有机产业。加强与有理念、有实力的大公司对接,积极引进“高大上”(高标准、大项目、上档次)医疗养生项目,充分挖掘和培育大新的优势资源;同时借助大公司的品牌价值和人脉资源,吸引海内外高端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养生,实现在大新高品质的“慢生活”。
七、旅游+人文历史文化挖掘
以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为精髓,丰富大新旅游产业内涵。深入挖掘八大土司文化、“徐霞客游大新”、侬智高、岑玉音、长奶夫人等历史人物文化,弘扬霜降节、侬垌节、观音诞等传统节庆文化,加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开发宣传系列旅游文化产品和旅游线路。同时,积极推进与湖南天下凤凰合作打造的世界上首台跨国山水实景演出剧,让德天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八、旅游+口岸升格和边贸发展
以硕龙口岸升格和边境贸易提升为途径,不断促进对外开放双边繁荣。在这过程中,旅游既是切入口也是突破口。通过旅游发展,持续增加硕龙口岸及硕龙、岩应、德天边民互市点的出入境人数和过货量,促成硕龙口岸尽快升格为一类口岸。同时以硕龙口岸为支点,促使东南亚各类商品行销大新以及建设免税购物店,吸引更多的游客游在大新,购在大新,促使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加快建设,实现“一脚跨两国、一天游两国”的美好前景。
九、旅游+电商产业发展
以电商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新机遇,加快我县旅游产品产业的形成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一是通过互联网发展旅游电商产业,利用网络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旅游产品,发展网络订票、订房、订餐、订服务等多种旅游业态,推行“智能旅游”;二是通过旅游+电商不断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在宣传旅游的同时增加当地收入,实现精准扶贫。据统计,截至10月中旬,大新县本年度游客接待量已达416万人次,超过去年全年的游客总数64万人次。
十、旅游+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夯实大新旅游的群众基础。以党员为先锋,以支部为阵地,引领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不断引导群众成立旅游产业相关合作社和协会,如民宿协会、壮族山歌协会、德天游船合作社、岜隆葡萄合作社等,通过党员来带动群众,群众来管理群众,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协调解决旅游产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旅游产业第一线,促进旅游产业红又旺、大发展、大繁荣。(作者系大新县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