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道德建设的任务更加紧迫。报纸、电视、广播、网络,随处可见有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报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道德建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作为一个边境县和少数民族地区,大新县在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道德水平、增强边民道德素养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凝聚了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强工兴旅固边”战略的实施和大美大新的建设凝魂聚气。
一、政府的善于担当。一种价值观要被全社会接受认同,政府的适时正确引导最为关键。大新县是边境县,又是少数民族地区,当地党委、政府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特点,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抓紧抓好,加大资金投入,以实施国旗工程为切入点、以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抓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将“国旗工程”由边境一线行政村(居委会)向公路一线行政村(居委会)拓展延伸,先后在全县各公路沿线、边境行政村、文明村屯建设了118个“国旗工程”点,设立了67个“国旗工程”示范村、7条“国旗工程”示范街,构建了沿边沿线村镇“国旗工程”示范带,形成爱国主义教育边境长廊。在升旗、护旗的日常行为中,引导广大边民增强爱家、爱国的情怀,化成建设祖国边疆的强大动力。同时,大新县狠抓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了全国首家城乡道德学院,开展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四德”建设为重点的全民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自觉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二、工薪阶层的引领示范。一种社会风气的形成,往往是先由一小部分人领头而来的。而包括公务员在内的工薪阶层则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中坚力量。因此,大新县以职业道德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工薪阶层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工薪阶层中广泛开展以爱岗敬业为主题的“五一”模范岗、巾帼示范岗、青年文明岗以及“十佳公务员”“十佳教师”等各类评比评优活动,引导工薪阶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公务员养成“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的服务人民理念,进而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形成崇德尚善的新风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氛围在大新县逐步形成。尤其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的以“作风改到实、服务走在前”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道德教育融入其中,使党员干部倍加珍惜岗位、勤勉为公、服务人民。
三、青少年的自觉传承。青少年是祖国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直牵动着整个社会的心。只有青少年自觉地接受、认同并将之作为行为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有深厚的成长土壤。大新县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童心向党”等各种主题活动为载体,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近年来,大新县在全县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和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让中小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和传统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其日常学习生活的行为当中。同时,又通过“小手牵大手”活动,让中小学生以优良的品行影响感染身边的大人。
四、社会的普遍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人心,外化于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大新县以道德讲堂建设为依托,将思想道德建设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紧密结合,在建立了全国首个城乡道德学院后,又先后在机关、社区、村屯、学校、企业等建立道德讲堂56处,举办道德讲座200多场次,受众达60000多人次,形成了道德教育人人都能参与、道德水平人人都能提高的良好格局。道德讲堂已成为大新县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公民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文明程度得到不断提高,先后涌现出各级文明村镇204个、各级道德模范51个。 (作者系大新县委宣传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