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大新县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四美”目标,在生态打底、文化传承、产业支撑、管理民主“四个方面”工作上着力,突出规划设计、示范带动、长效管理和产业支撑,扎实推进清洁乡村活动,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一、突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深化提升活动质量
科学规划是“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大新县依托山奇水秀生态美的优势,结合旅游发展,科学谋划布局,努力在“景”上创特色,把道路打造成风景线,把村庄打造成风景区,把庭院打造成风景点,把大新打造成一个美丽的博物馆,充分体现大新的自然美、现代美、物质美和人文美。邀请广西华蓝设计集团高起点、高规格对全县各村屯进行整体规划,从空间形态、自然环境、历史人文、建筑风格、色彩配置等方面对各村庄进行科学规划设计。结合各村屯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居住状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和“三清”标准,明确活动开展的时间表、路线图,量化每个节点的目标要求,做到“一村一规划一方案”,活动有目标有要求。抓好产业发展规划,充分挖掘大新资源优势,根据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宜商则商的原则,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品”,提升清洁乡村建设水平。目前已完成了3个市级示范乡镇31个村庄及乡镇17个示范点村庄的规划。
二、突出示范带动,总结提升,打造工作新标杆
坚持“每个县领导抓一个乡镇,一个乡镇抓一个示范村,一个村抓一个示范屯,一百个示范屯带动千个屯”的工作模式,在去年结合城乡风貌改造,投入5259万元率先在全区开展了“美丽乡村”行动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全县统一行动日活动、“百村示范、千屯整治”行动,创新开展建设一支正能量的工作队伍、打造一批高水准的工作亮点、实施一批“穿衣戴帽”工程、完成一条环屯通户的水泥路、完善一套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个安全人饮工程、创建一片绿色环保田园、形成一条致富增收的产业发展新路子、开展一轮推优评星活动、健全一套长效工作机制的“十个一”工作,投入3347万元狠抓主干道公路沿线村屯、景区景点周边村屯及乡镇政府所在地清洁乡村工作,重点打造霞山、新胜、弄朋等3个市级示范点和16个县级示范点,成为大新乃至崇左“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工作的模范和标杆,带动全县“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目前,全县1349个自然屯均开展了清洁乡村活动,共清理垃圾2.35万吨,沟渠247.4公里,河道3.8万米;改造或硬化屯级道路27018米;拆除违章建筑48处,清除村庄棚舍乱搭乱建及残墙断壁1042处,整治规范禽畜场所873个,整治乡村农贸市场18个,新建垃圾池512个,配备垃圾运输车47辆,垃圾桶2623个;规划建设垃圾焚烧炉104个,投入1432万元实施第四期城乡风貌改造,进一步改善乡村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三、突出长效管理,共建共创,推进清洁常态化
“清洁乡村”要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常态化,最重要的是走好群众路线,使“清洁乡村”成为群众的自觉意识、自主行动。一是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上下功夫,通过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新农村指导员、大学生村官等言传身教作用和和广播、电视、报纸、短信平台、文化墙、宣传资料和群众大会等各种方式,发动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清洁乡村活动,变“要我清洁”为“我要清洁”。全县各村屯已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并落实了保洁员374名、卫生义务监督员700余名,实行户前“三包”责任制和门前分类责任制,推行“屯收村运村处理”和“村收镇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实现清洁乡村常态化。二是在“扶”字上出实招,坚持领导挂点联系和部门结对帮扶制度,组织各级各单位党员干部捐资捐物,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深入基层“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以实际行动引领活动形成全体人民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争取风貌改造、甘蔗高效节水灌溉、中小河流治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更多项目建设落户乡村。积极探索农业经济能人带动农村发展新机制,培树一批有能力、有实力、有技术的农村经济能人做大做强产业,鼓励经济能人返乡扶助家乡发展。三是在“长”上做文章。健全投入保障、联系帮扶、督促考核等工作机制;开展以村屯、户为单位的“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对工作开展有特色、有成效的村屯给予一定物资和设施项目奖励,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带动,教育和引导群众彻底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形成文明新风;把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对成效显著的单位、村屯和个人给予表彰,对成效不明显的给予批评问责。
四、突出产业引领,提高收入,增强活动生命力。
产业发展是支撑美丽乡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没有产业做支撑,美丽乡村工作就没有生命力。大新县通过政策扶持、优化环境、强化服务等措施,发展壮大锰、糖、旅游等支柱产业,积极引导、扶持各村屯发挥自身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培育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农林产品深加工等特色经济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积极探索多种土地流转模式,引导农民通过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形式,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目前,全县共种植甘蔗46.6万亩,完成土地流转面积3.38万亩,建设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2.32万亩,建立示范片35个;种植高产葡萄1330亩,发展星级“农家乐”11家,培育特色养殖149户,建设休闲旅游村7个,初步形成了以甘蔗和高产葡萄种植、生态“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特色养殖为主体的农村产业发展格局,成功打造宝圩乡板价“民俗风情村”、硕龙镇德天村、恩城社区岜隆屯等一批产业发展示范村屯。(作者系中共广西大新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