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提升居民幸福感
内容有误(纠错联系) 来源:广西新闻网 2017-09-21 11:22 点击:7654

本报德保讯 芳山文体公园树木葱茏,鉴河两岸风光旖旎,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如今的德保,城在绿中、人在景中。近年来,德保县通过开展园林城市创建,让市民享受生态“盛宴”,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

2014年,德保县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广西园林城市”。2015年,德保县又提出了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目标,力争在2017年达到“国家园林县城”标准。在创建工作中,该县上下牢固树立打造“生态宜居县”的理念,始终把县城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推进园林城市建设。截至2016年底,县城建城区绿化覆盖面积230.1公顷,绿地面积205.2公顷,公园绿地面积53.66公顷,绿地率达 34.2%,绿化覆盖率达38.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61平方米,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园林县城标准》要求。

以人为本,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力度。该县致力于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居环境,各类民生工程日臻完善, 先后建成了芳山文体公园等,建设了城东和城南进程大道及德盛路等6条主次干道,道路总面积71.25万平方米,达到林荫路标准的人行道、自行车道长度27714米,林荫路推广率达到60.46%。累计投资38160.66万元,改善城区住房建设,有效解决6308名困难群众住房困难。截至2016年底,城市共有公厕18座、垃圾中转站3座,环卫专业机动车辆20辆,机械化清扫率达30 %。2013年以来,县财政共投入1260万元用于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在各乡(镇)建设垃圾中转站5座。目前,县城供水、市容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档案健全;运行管理制度完善,环境整洁有序、车辆停靠管理规范。

以山为屏,加大对县城山体格局保护与开发。该县修编了《德保县县城规划区山体水体保护管理办法》,在城市规划中,把自然山水资源的保护纳入到规划之中,把“云山叠翠”“独秀擎天”等人文自然景观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山体资源的保护之中,做好山体、湿地等资源保护。利用县城周边山体兴建了红山、云山、田螺山等五座山体公园,面积达17.97万平方米;建成区周边的山体防护绿地和能够直接服务于县城的曼贝侬景区和红叶森林公园,有效的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近三年城区大气污染API指数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数三年的平均值为365天。

以水为鉴,打造鉴河两岸景观和水质保护。德保鉴河东西贯通县境,自然落差530米,沿河风光旖旎,有着浓厚的人文历史景观。2011年鉴河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近年来,该县加大对鉴河两岸园林景观、亮化建设、防洪功能等河道实施的提升和改造,构建“一河两岸、山水一色”的鉴河景观带,重点亮化云山、莲花山、芳山、红山等山体工程,打造“夜德保”。开展碧水工程,投资近1.2亿元,先后建设了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于2010年投入运行,县城污水处理率达96%;地表水水质为Ⅱ类的水体比率为100%。

以绿为魂,提升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修编了《德保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规章制度。在全县开展城市建设“四个一”(一片园林、一条巷道、一片卫生区、一道风景线)工程,对城市道路、广场、居民小区、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城镇社区巷道、居民庭院门前屋后和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及驻县单位驻地等进行绿化、亮化、净化和美化,做到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秩序井然,为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打下了坚实基础。加强公园绿地建设和改造提升工作,利用县城周边山体和城区河流,作为城区公园建设的一部分纳入了县城绿地系统进行规划建设,使绿地系统充分体现了山水园林县城风貌。

以史为韵,加大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该县加大对秀阳书院、百粤坡、镇安府孔庙、云山等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开发,加强对壮剧、山歌、末伦、马骨胡艺术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在芳山文化公园、鉴河景区建设中,园区的许多景点设计都融入了德保麦秆花篮、德保矮马、德保舞象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强城市的历史感、文化感和厚重感。

□陈仁宝 赵飞云

[原站阅读][举报内容] [建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