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徐顺东 通讯员 严斌航 黄艳琼
绚丽的民族服饰、整齐划一的动作、优美的背景音乐……10月27日,田林县乐里镇中心校1364名学生齐跳民族韵律操,让整个校园变成北路壮剧剧场。
“我们在校内长期开展欣赏、学唱经典壮剧曲目活动,还把壮剧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乐里镇中心校校长明方杰说。
今年以来,作为百色“戏曲进校园”试点县,田林依托北路壮剧等地方戏曲教材,把戏曲送进校园。目前,全县62所中小学校基本实现全覆盖,北路壮剧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生活环境和社会活动。
如今在田林的校园里,不光有郎朗的读书声,还有字正腔圆的戏曲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里深入人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传承、创新。
A 戏曲走进校园
“乖呀咧,辛苦读了十年书,读书好好读,一定会有好回报……”在田林县乐里一小,老师唱着北路壮剧的唱段,学生们一句一句跟着学。
“我们通过夯实基础课程和基础知识,为‘戏曲进校园’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田林县委宣传部部长蒋桂红介绍,该县依托音乐、美术、壮语课等基础课程,编创地方戏曲教材,从最简单的脸谱、行当开始教学。如乐里二小、田林高中把戏曲文化作为特色学校建设有力抓手,成立戏曲兴趣小组,建设专用戏曲排练舞蹈教室,欣赏与剧情结合、学唱与表演结合,从最基本的吊嗓、眼神开始到手势、念白、唱腔,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同时,采取政府购买、专项资助等方式,田林县保障戏曲进校园工作的经费投入,并制定详细的“戏曲进校园”工作计划表,精心挑选内容健康、符合各阶段学生欣赏水平的优秀戏曲剧目,邀请专业戏曲院团、业余剧团进入各中小学校巡演,确保各中小学每个月至少安排一节戏曲教学课或欣赏课。
截至目前,该县今年已组织专业戏曲院团以及110支农村业余剧团进入14个乡镇中小学校园演出40多场。“我们把戏曲文化融入学生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生活环境以及社会活动中。”蒋桂红说。
B 戏曲留在校园
在乐里镇中心校,该校自编自排的壮剧快板《惠民政策就是好》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深受同学喜爱,有壮剧演出时,报名参演的同学络绎不绝。“我非常喜欢原生态特色的田林壮剧,里边的唱腔和伴奏让我感觉传统文化也很酷!”该校六年级学生何星语说。
从让学生欣赏曲目开始,再鼓励学生逐步尝试表演,该县戏曲教学循序渐进,广泛开展曲艺培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校组建了两个戏曲兴趣小组。”利周瑶族乡中心校校长班利生介绍,校内开设了壮戏表演兴趣小组和马骨胡培训班,由专门的老师负责对学生进行专项教学,适时编排表演节目鼓励学生参加壮剧演出。
通过开展系列传习活动,田林乡土戏曲文化顺利融进校园,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之余接受戏曲的熏陶,陶冶情操、涵养心灵,不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戏曲进校园活动非常有意义,孩子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提高了,我女儿现在能以壮剧的形式完整唱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乐里一小一名学生家长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
C 戏曲走出校园
在田林当地,演壮剧、看壮剧是民众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精神食粮”。以利周瑶族乡为例,其9个自然村就有群众组建了16个剧团。即使下雨时,也能看到群众打着雨伞、披着雨衣在台下看壮剧的情景,场面与城里“粉丝”追星相差无几。
当地业余壮剧团与田林的学校“结对子”,定期到校开展传习及排练精短剧目、唱段;适时邀请学校参加社会演出,提高了传习水平。如乐里、利周、八桂、潞城、定安等乡镇中小学承接了2016年全县“吼敢”壮剧节的闭幕式演出任务,受到各界的高度赞扬;乐里一小的小演员2014年10月随团到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访问,成为高级学者眼中一道亮丽风景。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把戏曲融入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活动。”班利生说,进村寨和到田间地头向民间艺人请教壮剧,对老师来说,提高了教学能力,对学生来说,进一步了解了生活。
据了解,该县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和“戏曲进校园”有效整合,全县有利周中心校、乐里中心校、八桂中心校、定安中心校、六隆中心校、潞城中心校、平塘中心校7所学校建设了少年宫,今年发放补助经费29.32万元。从明年起,该县将“戏曲进校园”经费列入部门年度财政预算,由县财政局统一安排,确保年初拨付到位,满足送戏进校园、学生免费观看戏曲以及戏曲资源开发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