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坡县气象局成立于1957年9月(前称那坡县气象站),位于广西那坡县城厢镇伏必街五巷1号,是国家基本气象站。实行以部门领导为主的双重领导体制。现内设机构有:气象台、综合管理办公室、气象服务与防雷中心、气象科技服务股、人工增雨防雹办公室等。全局现有在职职工11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名,本科以上学历人员7名。主要承担大气探测、气象通信、气象预报业务和服务、防雷安全管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工作。现有人工地面观测站1个,自动气象站21个。
长期以来,那坡县气象局始终坚持把为县委、县政府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服务放在首位,以公众服务为重点,努力做到“决策服务领导满意、公众服务群众满意、专业服务用户满意、专项服务部门满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争创文明行业活动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文明单位的高标准、严要求加强政风建设,改进工作方法。坚持开展“做文明职工,建文明单位、创文明系统”活动,使全体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有力地推动了那坡气象事业又好又快。
近年来,基础业务工作狠抓不懈,业绩稳中有升,5年以上排在全市12县市中前三名。自2000年以来,本局先后获得中国气象局“文明台站标兵”、局务公开“先进单位”;自治区级“文明单位”、“五四红旗团支部”“卫生先进单位”、广西气象部门局务公开“示范单位”、“文明庭院”;市级“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抗旱救灾工作先进集体,8年获目标管理优秀达标单位;县级“先进党支部”“园林式庭院”等荣誉称号。
一、强化组织领导 务实创建基础
那坡县气象局领导班子十分重视自治区文明单位再创建工作,提出了奋斗目标,坚持做到思想、组织、措施、投入四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坚持把精神建设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把再创建工作纳入气象事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目标管理;二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精神文明创建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再创建工作,形成了一把手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各股室和干部职工全员参与的创建格局;三是责任落实到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整个创建工作一直保持良好进展。
二、创新活动载体 提升创建质量
(一)是注重学习,着力提升文明素养
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局长任组长的学习型党组织领导小组,制定了《那坡县气象局读书学习活动方案》、《那坡县气象局学习制度》。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紧密结合气象工作实际,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科学运用到服务群众实践中去,做信念坚定、求真务实、廉洁自律、服务群众的好党员、好干部,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二)加强道德讲堂建设,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
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载体,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构建道德行为规范。目前,共开办了道德讲堂6期,参加人员近80人次,使先进的道德理念入脑入心、外化于行,真正把道德讲堂办成了全局干部职工的修身斋、养心堂。
(三)是传承美德、文明有礼增强感召力
一是组织干部职工经常性开展道德经典诵读,共赏经典文章、共悟道德感召、共话同事情谊。尤其选择在“端午节”、“中秋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将道德文明在浓浓的节日氛围里植根于全体干部职工的心里。二是进行文明有礼培育。制定了文明有礼培育工作实施方案、职工文明守则、职工文明有礼考核办法等,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谦恭有礼,形成讲团结、互谦让、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三是增强勤俭节约意识。制定开展勤俭节约活动的实施方案,对节水、节电、节约燃料、节约办公用品等作出具体规定,利用板报、宣传橱窗等开展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节能减排”宣传普及活动,并开展经常性的“不剩饭、不剩菜”文明餐桌行动。四是广泛开展文明风尚传播。在单位院内、办公室楼道、办公室、宣传橱窗等悬挂张贴文明道德宣传图片及名人名言,营造浓郁的道德文化氛围。制定了《那坡县气象局文明风尚传播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签订《文明上网行为承诺》,对文明上网进行了规范要求,同时建立了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小组。运用微博、QQ群、微信群等多种形式,传播文明风尚。五是弘扬担当精神。近年来,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担当精神的培养,积极倡导担当精神,号召全局干部职工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担当、敢于担当、乐于担当,要把担当精神作为自身的政治品格,作为必备的履职能力,化为过硬的工作作风。局领导班子勇于担当,在推动那坡气象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伟大进程中绘制蓝图、引领方向;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在各类急难险阻的任务中模范带头、履建新功;广大职工乐于担当,在观云测雨,把脉阴晴冷暖的单调而繁复的工作中挥洒汗水、奉献智慧。六是弘扬气象精神。通过开展气象文化和气象精神主题大讨论活动,时刻将“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劳记心里,从而转化为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要求、工作态度、不懈追求和精神品质,使气象精神成为干部职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丰富文体活动、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
在单位院内建设了球场地、乒乓球室和阅览室等场所。每年组织队伍参加全县各类主题的气排球比赛。2015年12月选派了4名干部参加全县运动会,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集体项目均取得了较好成绩,且有一人被评为优秀运动员。
(五)志愿服务、着力提升帮扶水平
一是建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开展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每年都鼓励并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在3月植树节,积极参加全县干部职工义务植树活动;在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等节日组织干部职工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开展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在学雷锋日、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开学等日子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爱未成年人、助学捐款等志愿服务活动。二是积极参与帮扶共建、履行社会责任。把帮扶共建列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一是积极配合开展扶贫精准识别工作。二是城厢镇弄楠村结对帮扶共建。两年来,我局共投入0.5万余元用于帮扶支持弄楠村进行合作养牛产业建设和“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观。三是组织在职党员到那坡县城北社区报到,开展了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治安环境整治专项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
三、深化创卫工作 创造优美环境
按照“净化、绿化、美化”要求,打造环境优美的工作、生活区。2015年获得那坡县人民政府授予的“园林式庭院”荣誉称号。
四、围绕中心,开展优质服务,不断增强硬实力
(一)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进展顺利,气象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印发了《那坡县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完善了气象现代化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建成了探测更准确、数据更精密、运行更稳定的新型自动气象站和大气电场、闪电定位仪等雷电监测仪器;建成了高速信息传输网络及备份系统、视频天气会商、气象数据处理系统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平台,气象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明显提升;发展了定量化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面向用户个性需求的精细化预报服务技术;建成了坡荷乡人工增雨防雹标准化作业站;在5个乡镇和13个行政村设立了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显示屏和大喇叭。
(二)创新拓宽气象服务形式,防灾减灾成效进一步提升
那坡县气象局坚持把气象防灾减灾作为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首要任务,着力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加强多灾种早期预警及应急响应、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推进气象灾害综合防范、强化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气象保障、加强防雷安全工作,提高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等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完善多部门联合应对气象灾害机制,建立了与县应急办、国土、农林、民政、水利、环保、供电、教育等部门之间的预警联动、应急响应及信息共享机制。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系统正式投入运行,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和覆盖城乡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建立了相应的运行机制。
(三)积极开展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无微不至惠“三农”
定期制作和发布专题气象服务产品,通过安装在乡(镇)、自然村的电子显示屏和大喇叭向广大人民群众发布,第一时间将服务信息传递到群众身边,增加信息量和服务功能。开展精细化天气预报,在县电视台开通了乡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通过电视画面向广大农户提供针对性强、通俗易懂、乡村特色鲜明的气象预报、灾害预警服务。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建立了“直通式”气象服务对象数据库,向桑蚕、肉牛、铁皮石斛、板蓝根等种养大户和农机大户开展针对性的服务。面向新型农业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气象为农服务能力的不足与“三农”发展旺盛需求之间的矛盾,改革创新为农服务供给模式,推进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
五、下一步创建工作计划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创建责任,确保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落到实处
2、突出公益活动特点,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
3、扎实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培育良好道德风尚,加强诚信道教育,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4、以提高职工文明素质、改善单位环境面貌为重点,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
5、以落实工作措施、完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扎实推进我局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精神文明建设,那坡县气象局呈现出团结一心,心心思上进,事业蓬勃发展的好势头。我们将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和干劲,继续全身心投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和气象事业发展大局当中,在各级党委政府、文明办和各级气象部门的领导下,把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