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年节”意思是“补过年”。据说当年彝家丁壮应召出征,直到翌年二月初十日才回到家,彝家在这一天才得全家团圆过年。此后,便把每年农历二月初十定为彝家“补年节”。这天,彝家杀牛宰猪,蒸五色糯饭。在寨子中央的金竹坪上饮酒庆贺。饮酒间, “癞公巴”(彝寨头人)手端一碗指头大小的生鱼仔,逐桌走一圈。把小鱼放在选定的“拉卡”(后生)面前。小鱼是“通知书”,接到小鱼萨“拉卡”便是今夜拜年舞队的队员。这些队员象征当年出征归来的丁壮。
入夜,拜年舞队手持花扇,从麻公巴家开始,逐户登门跳舞拜年。被麻公巴指定的接待宾客的户主(每年一户)预先召集了十几个彝家姑娘躲在中堂神台背后,待舞队进家跳完拜年舞,姑娘们便一涌而出,向登门拜年的拉卡们灌酒,好不热闹。一阵嬉闹之后,舞队又到另一家跳舞拜年去了。每户家主都备下酒菜款待来拜年的舞队。这一夜,彝寨铜鼓声声,家家灯火通明,拜年的舞队要跳到通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