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案》出台的依据
为加快建立那坡县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根据《百色市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百政办发〔2016〕102号)文件精神,结合那坡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主要内容
(一)构建分级诊疗模式
1 .推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核心在于实现基层首诊。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于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
2 .规范双向转诊。根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间服务能力的差异明确诊治范围,制定完善双向转诊标准、转诊程序,逐步实现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
3 .实行急慢分治。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诊疗服务。
4 .促进上下联动。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导向,以业务、技术、管理、资产等为纽带,探索建立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等多种分工协作模式,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二)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1. 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各级各类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分级诊疗制度中的功能定位与公立医疗机构保持一致。
2. 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鼓励二级和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或者定期出诊、巡诊。实施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3. 着力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继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县级医院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县级公立医院建设。
4. 完善接续性医疗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等慢性病长期照护机构,提供多种服务。
5. 推进医疗资源共享。整合县级公立医院现有的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检查、消毒供应中心等资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长期照护机构开放。
(三)建立分级诊疗医保差异化支付制度
1. 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建立差异化支付制度,适度调整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2. 除急危重症患者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以及手术患者复诊、急诊和特殊情况(肿瘤患者放、化疗、艾滋病、结核病、特定疾病等)外,参保人员未经转诊,自行到市内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不超过30%,住院医疗费用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同比下降10%。
3. 拉开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住院起付标准的差距,由上级医院转诊至下级定点医院治疗的患者,予以免收再次住院起付线。
4. 积极支持参保慢性病患者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参保人员规范提供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四)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
1.强化医疗资源规划与配置,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在医疗资源配置方面的引导和约束作用。2.建立基层签约服务制度,以全科医生为核心,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3.科学合理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进一步探索按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制定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对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患者合理选择就医机构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4.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县卫生计生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医疗服务行为、医疗质量安全监管机制,重点加强费用控制,指导医疗机构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5.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通过基层在岗医生转岗培训、全科医生定向培养、提升基层在岗医生学历层次等方式,多渠道培养全科医。6.加快医疗服务信息化建,建立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7.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推行总额控制、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付费方式。
附:那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那坡县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那政办发〔2017〕1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