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坡县地处桂西南一隅, 南与越南、西与云南接壤, 地理位置 十分 偏僻,加上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所以 中原文化传入较晚。直至乾隆五十九年 (1794 年 ) ,通判汪应绶设立镇阳书院,这才是那坡教育之肇始。等到通判周三锡重修镇阳书院,已经是时隔 38 年之后的道光十二年 (1832 年 ) 。
清朝末年,私塾逐渐兴起。咸丰十一年(1861年), 河南省人翁成祖受城厢镇隆平村岩龙屯绅士倪永清之聘在该屯办私塾。光绪年间,县城建立私塾1所,李干卿、刘祖汉2人执教;龙合乡龙合街有私塾2所,马照、弄恶、弄猛、巴三、果灵、善合、弄腾等村屯各办1所。至民国时期,全县办有私塾达165所。
私塾兴起的同时,公办教育也初现端倪。光绪十八年(1892年),知县陈信荣筹资创办村塾,学生免费入学,并置水田47亩,旱地103亩,出租取息为村塾经费。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立劝学所,这是那坡最早的教育行政机构。劝学所设总董1人,负责全县学务。是年废除科举创立新学,县内创办一所县立两等(初等、高等)小学堂(那坡县实验小学前身)。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创办师范讲习所,开始培养职业教师队伍。
中华民国时期,教育规模逐渐扩大。民国13年(1924年),政府成立教育局,设局长、导学各1人;各乡成立教育委员会,设教育委员1人。民国16年(1927年)10月,创办镇边县立初级教员养成所,招收第1班学员。民国17年(1928年),全县划分为8个学区,学区设学务委员1人,下辖若干区立初级小学校。是年11月,广西省导学李乃浚莅临镇边县(那坡县旧称)视导学校教育,表明镇边县教育得到了省府的关注。民国32年(1943年)8月,开办县立小学师资训练班。民国33年(1944年)9月,县立小学师资训练班改为镇边县国民中学(那坡中学前身)。
1949年12月,镇边县解放,县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下设文化教育接管小组。1950年1月,文教接管小组接收全县中、小学校,进行整顿恢复工作。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克服重重困难大办教育。1955年9月,设立县教研室;1956年,创办百合初级中学;1956年11月,创办壮文学校;1957年3月,创办那坡县幼儿园(那坡县第一幼儿园前身);1958年创办龙合、德隆、平孟、下华初级中学,同年在城厢公社永宁大队搞教育事业大跃进试点,创办永宁大队民办初中。
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遭到冲击。1967年1月,全县有5名教师被揪斗后放到县示范繁殖农场“劳动改造”;1968年3月,成立县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下设文教小组;1968年8月,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掌握管理权,农村各大队成立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学校领导班子只能靠边站;1973年12月,全县学校号召学生学习所谓“黄帅反潮流精神”,做“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革命闯将”。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逐步走上正轨。1977年12月,全国恢复高校、中专招生统一考试制度,县内有志青年踊跃报考;1978年,小学取消革命委员会和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恢复校长负责制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1979年1月,恢复学区管理制度,全县建立那桑等26个学区;1979年全县各完全小学开设学前班,专收6岁的儿童入学;1980年,各公社设立教育组;1985年撤销公社之后,各乡镇建起乡镇教育委员会。
1991年至2017年,那坡县教育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7年间,那坡县的各项教育工作,始终围绕“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和“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两条主线全面展开。
1991年至1998年,全县共扫除青壮年文盲11392人,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6.65%。1998年4月,全县通过了自治区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获得“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县”称号。
1994年,全县实现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目标,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2003年德隆、下华、定业3个乡,2004年坡荷、龙合、百合、平孟、百省5个乡镇,2005年城厢、百南、百都3个乡镇先后通过了“普九”市级验收,为迎接“区检”和“国检”创造了条件。2005年12月,临近自治区评估验收之际,全县普及程度达标,入学率、完成率超额完成,辍学率、15周岁人口文盲率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其中适龄儿童入学率99.41%,超过自治区指标0.41个百分点;初中阶段入学率95.39%,超过自治区指标0.39个百分点;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8.54%,超过自治区指标0.54个百分点;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85.48%,超过自治区指标0.48个百分点;小学生年辍学率0.52%,符合自治区规定的“控制在1%之内”;初中生年辍学率2.83%,符合自治区规定的“控制在3%之内”;15周岁人口文盲率0.44%,符合自治区规定的“控制在1%之内”。
1998 年11月,全县仍有19.1%的校舍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木瓦、砖瓦校舍有32448平方米,占校舍总面积的52%。经过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边境建设大会战教育建设工程、世行项目教育子项目、希望工程与对口支援项目、农村寄宿制工程和区内外大中城市对口帮扶等工程项目的建设,共投入资金6590万元,新扩建校舍115600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全县办学条件。截至2005年12月,生均校舍面积超过自治区“普九”指标要求,其中小学生均校舍面积9.9平方米(验收标准4.18平方米),初中7平方米(验收标准5.59平方米);各学校基本上都建有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团队活动室、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器材室、团队科技活动室,城区学校还有卫生保健室;全县学校活动场地19192平方米,已硬化15737平方米,占活动场地总面积的81.99%;全县小学共有仪器室124间,初中有实验室、仪器室各27间和25间;全县有计算机教室的学校11所,有仪器设备的学校8所,有远程教育卫星收视点的学校72所,有教学光盘播放点的学校110所;全县小学生均图书15.6册,初中生均图书6.9册。
自教育之肇始至2017年,尽管那坡县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还是有很多问题没能彻底解决。学校布局不够合理、基础设施不尽完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不足、教学水平偏低、学生流失严重等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全县教育工作者,一代又一代教育事业的后继者还得为之鞠躬尽瘁、贡献全力。
撰稿:那坡县教育局 农永光 15978088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