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快论
吕海峰
据《广西日报》报道,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人社厅印发《国家创业担保贷款广西实施管理办法》,对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做出调整,明确规定: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等9类人员,可申请个人创业担保贷款,进一步加大扶持创业的力度。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许多创业者来说,既不缺乏创业的激情,也不缺乏创业的头脑,而最大的困难就在于缺乏启动资金的助力,只能望着汪洋商海兴叹。
当前,就业难已经成为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而上述“9类人员”,则由于种种现实原因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为此,这次广西印发和即刻落实的《国家创业担保贷款广西实施管理办法》,通过为困难人群提供创业贷款,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增强其造血功能,无疑是一项重要的“破冰之举”。
事实上,处于事业启动时期的创业者,最需要的并不是输血而是造血,“创业贷款”无异于一台“造血机”,为每一位创业者提供了启动事业良性循环的最初动力。对于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尤其是“管理办法”针对的几类困难人群来说,筹措创业资金是最大的困难——民间借贷成本高、风险大,一不小心还会陷入高利贷陷阱;向亲朋好友拆借,也因为创业本身的风险性,不易取得对方的信任;申请银行贷款,面对相对较高的审批门槛,也很难顺利通过审核……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9类人员”创业和致富的步伐。因此,这次对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做出的调整,对于这些困难人群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要把好事办好,让创业贷款切实发挥效力,就必须确保“实施办法”落实到位。在以往的创业贷款申请过程中,普遍存在手续繁琐、申请困难等问题。对于银行方面来说,防范风险当然是必要的,但应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申请手续,最大程度地为贷款人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以免让创业者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坐失商机。
笔者建议,一方面,政府对此应有所作为、为所当为,从着力解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出发,让这“9类人员”不是等“贷”,而是迎“贷”。此外,“扶上马,还得送一程”。鉴于目前的创业环境,众多创业者不仅缺乏资金,同样还缺乏靠谱的项目。尤其是,大多数创业者初涉商海,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和应变能力,而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发放贷款资金后,通过跟踪服务,帮助创业者一起克服遇到的困难,从而让他们不但“贷”得顺利,还要“贷”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