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乐业12月16日讯(通讯员 吴桂群 滕先延)12月15日,走进乐业县万亩猕猴桃产业园区,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令人振奋。该园区项目从上个月开始在甘田镇板洪村开工建设,规划打造2.5万亩猕猴桃扶贫示范产业园。
产业园以“村民合作社+专业公司+核心示范区”的模式,由全县88个村民合作社按每亩1万元标准每村认购20亩以上, 由全县9529户贫困户以产业奖补和小额信贷资金每户认购2亩,从而实现“村村户户皆有猕猴桃产业”的目标。预计到2020年猕猴桃投产后,年利润达2.5亿元,每个村实现村集体年收入5万元以上。
这是乐业县通过“一村多联“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贫困村脱贫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缩影。
为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贫困村脱贫户脱贫奔小康,今年以来,乐业县在百色全市率先完成所有行政村(社区)村民合作社组建工作,并以产业为载体、以实体为支撑、以品牌为导向,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逐步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
以“产业强县”战略为指引,乐业县近年来推进猕猴桃、茶叶、刺梨等主导产业以及生猪、林下鸡、网箱养鱼等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每年拿出2000多万元进行产业奖补,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种植、养殖的热情。为改变农户“单打独斗”的局面,该县采取“合作社标准化管理、专业技术人员驻场服务、农户集资入股合作分红”的模式,引导经济能人牵头、种养农户联合办社,抱团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74家,与2015年相比,短短两年时间就增加了138家,规模翻了一番,平均每村达到3家,入社会员5818人,总注册资金达5.46亿元。
面对合作社资金“瓶颈”问题,该县充分发挥财政支农、金融助农的作用,对合作社成立给予8000元每社的资金补助,对库区网箱养殖、扶贫产业开发等合作社给予贴息贷款,对成功创建示范合作社发放奖励资金。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全县投入合作社发展扶持资金达6247万元,其中,发放合作社产业扶持奖补2532万元、贷款贴息1960万元、办社补助155万元。仅顾式公司融合村民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项目,该县就按照招商政策兑现奖励资金1600万元。通过财政的大力扶持,全县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一社多联”,互融互推,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为解决村民合作社资产空壳、创业运营能力不足的发展难题,该县加大资产注入、整合力度,筹集资金3900万元,按每个贫困村50万元以上、非贫困村30万元标准进行注资,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经济能人等载体,建立“一社多联”的多元运营模式,有效助推了村集体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
建立“村民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产业示范基地”模式。该县通过村民合作社注资,专业合作社运营,合作打造产业示范基地,提升产业效益。甘田镇那仲屯联合38户群众成立专业合作社打造猕猴桃基地,年产猕猴桃15万斤,产值近200万元,土地入股的26户每户年增收2818元,参与管护的12户每户年增收近8万多元。5户贫困户已于去年全部脱贫,并通过猕猴桃分红资金建起了新房,买了小汽车。今年,村民合作社注资10万元参与扩大种植规模,保底分成每年1万元。同乐镇上岗村民合作社投资72万元,与上岗村富岗木耳种植合作社合作,建设年产菌包80万个的食用菌生产基地5亩、育种大棚8个1200平方米,已种植木耳3万棒,今年实现村集体收入1.5万元,年底再新增种植灵芝5亩,2018年可实现收入7万元。
建立“村民合作社+专业公司+核心示范区”模式。该县通过村民合作社注入股金,成立劳务派遣公司组织贫困户参与务工管护,农业龙头企业负责基地建设、技术指导、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服务,联合打造特色产业核心示范区,按比例分配集体收入和劳务收入。甘田镇组织夏福、达道等4个村民合作社与顾式公司开展产业合作,236户贫困户注资1100万元入股公司,500多户农户参与茶叶种植、加工、旅游服务,共发展有机茶810亩,建成4星级规模养生酒店,形成了“农业种养+有机茶加工+休闲养生旅游”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故事(顾式)小镇,成为有机茶业核心示范区和康体养生乡村旅游度假区,公司直接安排就业168人,人年均收入2.5万元以上,村集体实现收入1万元以上,入股贫困户每年增收5000元。
建立“村民合作社+经济能人+创业项目”模式。该县通过村民合作社实施特色产业创业项目,经济能人承接运营,实现收入分红,合作“双赢”。幼平乡渡口村民合作社依托龙滩库区资源,投资100万元开发休闲渔业项目,建设10个“钓友之家”水上移动式钓鱼台,向社会公开招租,由经济能人承租运营,每年村集体实现收益7万元。而逻沙乡龙南村民合作社出资并组织41户贫困户入股,投资90万元打造规模养猪场,由经济能人负责管理,每年合作社获得利润5万元,贫困户每户分红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