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坡:脱贫攻坚路上闪耀“科技之光”
内容有误(纠错联系) 来源:那坡政府网 2018-01-08 15:07:2 点击:6568

    本报那坡讯  广西农科院生物所科技特派员韦绍龙、韦弟、杨柳,是那坡县贫困村百都乡者欣村、百省乡那布村、百都乡红坭村的科技特派员,是该县西贡蕉产业服务团队领军人物,已为那坡脱贫攻坚服务多年。2015年以来,这3位科技特派员多次深入联系点为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培训,有力推动当地香蕉产业发展。目前,该县已种植西贡蕉3万亩,其中投产面积2.8万亩,产量2.5万吨,产值6250万元。韦绍龙及其科技产业服务团队,是活跃在那坡县脱贫攻坚战线上的107名贫困村科技特派员的典型代表。

  自脱贫攻坚战实施以来,该县找准科技与扶贫工作结合点,认真抓好科学技术在扶贫工作中的推广应用,通过科技服务带动贫困村千家万户脱贫致富。

  技术扶贫到基层。该县先后从自治区、市专家学者和县农业、畜牧、林业等职能部门技术员队伍中落实(选派)了107名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和香蕉、中草药、牛(猪)养殖3个科技产业服务团队,每位科技特派员联系1至3个贫困村定点服务,产业团队面向全县服务。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家学者下乡”“科技特派员下基层服务”等活动,组织科技特派员和产业服务团队到贫困村提供产业发展咨询、产业科技攻关、技术示范推广服务,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解决困难问题。近两年来,全县共组织科技特派员350多人次到基层服务,科技培训扶贫对象5000多人次,发放科技宣传资料4000多份,推广新技术、新品种50多个,解决实际困难问题100多个,初步形成科技服务长效机制。通过开展“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队”技术扶贫,为贫困户脱贫提供了技术保障。

  引进科技型企业,助推扶贫特色产业发展。针对贫困地区气候、土壤、交通等不同资源环境条件,该县着力引进科技型企业,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扶贫产业。针对德隆乡念头村全年低温潮湿、适合菌类种植的特点,引进南宁两家公司成立野生灵芝人工孵育基地,由广西大学提供技术支持,采取“公司+便民服务公司+基地+贫困户”方式发展产业,所得收益由村集体和贫困户分成。按照该基地今年示范种植规模,预计参与种植群众户均收益超万元,将进一步带动全村112户贫困户扩大投入再生产。根据坡荷乡弄耀村地处高寒山区的特点,引进福建省一家公司创办姬松茸产业扶贫示范园。根据协议,2017年该示范园6万元的土地流转租金收归村集体经济收入,入股的49户贫困户除了获得务工收入外,预计还可带来人均8600元的收益。

  科技项目辐射带动脱贫。该县积极争取自治区、市科技计划项目,为本县扶贫主打产业和弱势产业争取到经费支持,辐射带动农村地区脱贫。2015年该县争取到自治区科技资金50万元,实施桑蚕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服务百合乡100多户贫困户发展种桑养蚕产业。通过实施《基层科技能力建设示范》等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已为9个贫困村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设备25套(台),实施科技计划项目6项,项目总投资370万元,推广新技术15项,引进新品种17个,实现利润270万元,实现增收农户3858户,安置劳动力就业3353人,取得了较好经济社会效益,有效推动了全县精准脱工作向纵深推进。

  □梁显华

[原站阅读][举报内容] [建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