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麦秆花篮传承人黎奎鲜:得到认可很高兴 更希望年轻人来接手传承
内容有误(纠错联系) 来源:百色新闻网 2018-05-10 17:47:31 点击:10597

百色新闻网通讯员 黄 芳 罗海芳 文/图

德保麦秆花篮是德保县传统手工艺品,2014年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入选自治区首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在传承麦秆花篮技艺中,德保涌现了一批民间爱好者,他们也因为对麦秆花篮制作技艺的保护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传承人,今天我们来认识其中一位代表性人物——黎奎鲜。

黎奎鲜在编制麦秆花篮

  黎奎鲜的工作室就在自己家的起居室,一张台几、一只凳子就成为了工作间。桌面上摆着的大都是半成品和已经加工好的各类部件,只要有时间,黎奎鲜就会坐下来,有时候编织花篮的外框、有时候就绣绣装饰品,这一做就是几十年。

  “现在有几十年的手艺了,因为我喜欢这种工艺,所以一直都在做。”黎奎鲜说。1979年,26岁的黎奎鲜进入德保县藤编厂,成为一名麦秆花篮制作工人,当时的技艺也只是一般。不到一年,藤编厂停产,黎奎鲜下岗回家,偶然间被姨妈制作的花篮惊艳到,心中对花篮的喜爱之情重又燃起,央求姨妈传授花篮的制作技艺。黎奎鲜说,麦秆花篮并不难学,只要有信心,两个月就可以学会基本功。

  学了几年,黎奎鲜的技艺才真正上道。此时做出来的花篮已经不仅是需要外形,如何作出美观的花篮成为了考验。

  为此,黎奎鲜花足心思:材料选的是精细的麦秆、装饰品讲究色彩搭配,渐渐地,黎奎鲜制作技艺日益精湛,做出来的花篮比其人做的更为精致。然而,一个花篮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过程繁琐,加之花篮市场疲乏,黎奎鲜平均一年也就做得20只。“物以稀为贵”,这几年德保麦秆花篮因其精巧的技艺、极富价值的观赏性,反而被许多人买回家作为装饰品,竟也出现了“一篮难求”的现象。

黎奎鲜制作的麦秆花篮

近年来,随着德保县不断加强保护力度,德保麦秆花篮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17年成为自治区首批振兴工艺品,黎奎鲜作为麦秆花篮领域的翘楚,于2015年获评德保麦秆花篮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多次代表县里参加区内外举办的各类工艺品展销、参加“非遗”活动,致力于德保麦秆花篮的传承。每当看到游客对德保麦秆花篮大加赞扬,黎奎鲜心中倍感自豪。“一种骄傲,我终于把我的手艺做得好了,做得成功了,广大的群众都认可了,觉得心里好高兴的。”如今黎奎鲜手底下也有几名热衷于麦秆花篮的年轻人跟着学习,而她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艺传授下去,作为一名传承人,黎奎鲜也希望通过年轻一辈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我现在也老了,眼睛也花了,也做不了多久。小孩年纪小还可以做几十年,所以我也想有人跟着我学,我教会他们,这样这个手艺就不可惜了,就有人传下去了。”

[原站阅读][举报内容] [建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