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我县农村信用和融资环境,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加快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步伐,制定《那坡县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努力打造诫信社会环境,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促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实施方案》指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及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现实意义,以提高农民的诚信意识和水平、改善农村经济运行环境为目的,以采集、评价和运用农户信用信息为基础,以推广应用农户信用评定成果、建立失信惩戒、守信激励机制和推进诚信文化建设为手段,以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活动为载体,在广大农村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使诚实守信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为规范,形成城乡金融良性互动、协调和谐的良好局面,凝聚全县推进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和同步小康的正能量。
《实施方案》提出,“农村金融信用县”创建工作以“政府主导,人行推动,多方参与,共同受益”为原则,引导相关各方切实做好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县的创建和评定工作,提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质量。2019 年成功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全县评定评定信用乡镇比例达60% 以上,评定信用村达60%以上。以评定信用农户为基础,全面开展农户建档评级工作,实现全县农户建档面达80%以上,评定的信用农户占入库建档农户总数比例达60%以上,已建档农户评级面达100%、评定信用户授信面达100% 。
《实施方案》明确六点工作任务,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一)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在人民银行那坡支行牵头指导下制定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和相应的授信管理办法,加大工作力度,严把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录入质量关,按照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的工作目标要求,全面开展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更新、评级工作。(二)建立科学的信息征集机制。以行政村、乡(镇)、县为单位,成立三级农户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小组。建立评价机制,做到评价指标、评分标准、操作流程“三统一”。采用“集中评价、结果公开”的模式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价工作。(三)推广应用信用评级成果。加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果运用力度,采取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商业可持续和政策扶持相结合的举措,推进涉农金融机构将农户信用评定结果纳入农户贷款决策程序,形成“信用+信贷”的业务模式。(四)开展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及信用县申报工作。按照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的工作目标,信用村、信用乡(镇)的评定标准开展创建工作,并做好申报工作。(五)探索金融服务新模式。建立农村信用体系成果与金融产品联动机制,推动“信用+信贷”联动新模式。推动发展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新模式,围绕“龙头企业+农户+基地”、“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企业+专业大户”、“企业+家庭农场”、“批发县场+县场商户+ 农户”等经营模式,在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物流服务等领域开展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六)建立农户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建立农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涉农金融机构农户贷款发生风险损失的,给予一定比例补偿。(七)加大打击逃废银行债务力度,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加大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案件的打击力度和胜诉案件的执行力度,维护正常的社会信用秩序。依法向社会披露和发布严重失信者“黑名单”,形成对失信者的社会性惩戒,让失信者受限、寸步难行。
《实施方案》要求,加快完善相关政策,为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提供有力保障。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信用监测监控网络,强化科技基础支撑,加大信用体制执法力度,深入开展信用督察。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落实各方责任,建立考核机制,加强信用信息公开,构建全民行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