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林木 套种玉米:百色贫困户变成致富带头人
内容有误(纠错联系) 来源:广西新闻网 2018-08-02 08:51 点击:9514

贫困户变成致富带头人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徐顺东 通讯员 罗希海

“戴贫困帽子,心里不舒服,我有手有脚的,必须早日脱贫。”近日,在凌云县朝里瑶族乡羊囊村伟洋屯,在护理桑园的潘基文说。

在扶贫攻坚中,潘基文家被确认为贫困户。之前,他属于知足常乐的类型,在村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突然戴上了穷帽子,受到了刺激。几年时间,他从一个贫困户蜕变成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家里只靠种稻谷、玉米,养些鸡和猪,一年忙下来也只能糊口,小孩上学的钱都难支付。”潘基文说,2015年春节后,他就与妻子带上简单行囊,来到百色市右江区汪甸瑶族乡开荒种玉米。

说是开荒种玉米,其实是潘基文两口子免费帮助老板护理林木,而老板让其免租套种玉米。垦荒种植玉米很辛苦,要想增收,必须扩大种植面积,面积大就得起早摸黑才能管到位。夫妻俩住在大山里,播种了10多亩玉米,收入1万多元。期间,潘基文夫妇还想尽办法承包村民的八角,当年八角销售也赚了1万多元。全年增收近3万元,他家光荣地摘掉了贫困帽。

2016年,潘基文发现其它乡镇的群众种桑养蚕收入不错,而且不用外出务工,就萌生了发展这个产业的念头。“县扶贫办曾经帮助村里种植桑树,不少村民因为不懂技术最终失败,桑园荒废十分可惜,我有信心学习技术,承包过来,肯定有搞头。”潘基文立即行动学技术。几个月后,潘基文试着养出第一批两张蚕茧,一张蚕收鲜茧44公斤,两张蚕茧收入近4000元,心里乐开了花。

种桑养蚕的成功,关键是要懂技术。潘基文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摸索,如今对种桑养蚕技术已了如指掌,还获聘成为乡里的桑蚕技术指导员。承包村民的桑园已经满足不了潘基文的“致富梦”,他扩大种植面积,扩建蚕房,开始大规模发展种桑养蚕。

目前,他发展的桑园面积已有20多亩,蚕房300多平方米,每次养蚕7-8张,每张蚕收鲜茧在55公斤左右,年养蚕收入10万元,成了当地瑶寨响当当的致富带头人。

在潘基文的示范带动下,村民重拾种桑养蚕产业,除了本村落实新种植桑苗300余亩,还辐射带动临近村发展桑蚕产业,助推全乡脱贫攻坚。“潘基文带了好头,我们要向他学习。”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盘志文说。

“在政府的关怀下,我不光脱了贫,还被全县表彰为脱贫致富之星。”潘基文说,一人富不算富,下一步他打算扩大规模,还向村民传授养蚕技术,让村民跟着他发展桑蚕产业,增加收入。

 

[原站阅读][举报内容] [建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