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变大,脱贫摘帽不在话下
内容有误(纠错联系) 来源:靖西政府网 2018-09-13 09:39:10 点击:17417

   “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你们来得可不是时候哟,上个月刚出栏了200多只,今早又卖了十几只,今年上半年,我卖鸡收入已有九千多元,除去成本,纯收入少说也有七千多元。现在正是补栏,那种‘鸡头’攒动,你争我抢争食的热闹场面你们现在没法见到了咯”。禄峒镇大史村足流屯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正恩,得知我们前来采访,见我们正在院子等候,刚从田里回来的他,未等摩托车停稳,双手在裤脚两旁正反擦了擦,边说边伸出手向我们走来,满脸说不出的高兴。

    农正恩家庭人口4人,前两年两个小孩正上初中,两夫妇起早贪黑,忙着象陀螺转,但日子就是越过越紧巴。他也曾尝试发展养兔等产业,但苦于缺少资金,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2017年7月份,市委市政府“对症下药”,综合施策,精准帮扶,统筹使用产业扶贫资金,为全市每户贫困户发放1000元作为产业发展启动资金,鼓励贫困户自立更生,加强自身“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发展短平快项目。农正恩用1000元启动资金向村民购买了20只“纯种”本地母鸡,加上自已原有十几母鸡,开始了尝试养鸡之路。

   “政府这1000元资金真是及时,解决了我燃眉之急,其实我早就想养殖本地鸡了,只是苦于没有本钱,一直没办法实现。这下可好,现在我全部拿来买种鸡,加上自家有的一共30多只,小规模养殖,风险小,用心经营,一步一步来,以小变大,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农正恩笑容满面地说,一边带着我们“参观”养殖场。只见在他房屋后山脚下的自留地上,依着山势用竹篱笆圈了一大块地,外面用一层绿色尼龙防护网加固,大约有三十平米左右,打开篱笆门,里面种满牧草,郁郁葱葱,连一只鸡的影子都见不到,哪来的养鸡场?在我们诧异之际,农正恩随手砍了几把牧草扔在空地上,洒了几把玉米,嘴里咕噜咕噜叫几声,像变法戏一样,大大小小的鸡纷纷从山上、草丛中钻出来,四面八方汇集到场地中央争食,鸡的模样,“野气”十足,乍一看,还误以为是山鸡。

    据农正恩介绍,这种养鸡方式是他自己摸索总结得出的独门秘技。鸡喜阴怕热,喜欢啄食青草,种植牧草即可以为鸡遮阴纳凉,方便觅虫,最主要是用牧草粉碎后晒干,搅拌玉米粉,带有一股清香,鸡特别喜欢进食,大大提高了抗病率,加快了生长速度;接近野生放养环境,保证了鸡的原生态,肉质鲜美。随着生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纯天然本地土鸡需求量巨增,市场供不应求,逢年过节更是一鸡难求。项鸡、腌鸡每斤/23元,公鸡每斤/15元,全部脱销。

   “下半年预计还可以再卖1万元左右,今年政府给我家在县城老乡家园安置了一套易地搬迁扶贫房子,我想充分利用旧房空地适当扩大养殖规模,以小变大。我还想重拾家电维修旧业,开个家电维修店,多种尝试。现在孩子毕业后外出广东务工,年工资收入近3万元,全年家庭各项总收入达4万元左右,日子将越过越好,今年脱贫摘帽应该不在话下”。农正恩充满信心地说道。

   据统计,2017年以来,我市共为贫困户发放产业发展启动资金4108.5万元,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短缺的难题,激发了群众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为顺利完成各项脱贫攻坚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发稿人:许正勇)

责任编辑:韦晓燕

[原站阅读][举报内容] [建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