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网靖西10月29日讯(通讯员 许正勇)近年来,靖西市坚持把发展壮大桑蚕产业作为促进产业扶贫、产业富民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措施来抓,不断推进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今年,该市新老桑园总面积达14.6万亩,贫困户参与发展桑蚕产业有4607户,种植桑园36278亩,桑蚕产业贫困户覆盖率为10.2%。截至目前,全市生产鲜茧448万公斤,产值2.5亿元。2019年产值预计突破3亿元。 科技兴蚕。大力推广叠框式小蚕共育、大蚕轨道式给桑地面育、方格簇自动上簇、高效采茧器采茧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产业工效。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开展桑蚕产业发展战略合作,由该所负责产业发展规划、技术培训、技术创新、等技术保障。全面推广适合该市气候和土壤条件且抗旱能力强的 “桂桑优12”和优质高产的“粤桑51”桑树品种。强化市场蚕种供应的监管,大力推广 “桂蚕2号”“两广二号”等蚕品种,形成高产高效桑蚕新组合,使桑蚕生产良种覆盖率达100%。以连片开发为重点,实行整屯整村推进,创建市、乡、村三级桑蚕产业示范园、示范区、示范点。引导贫困户以种植、入股、务工等方式参与桑蚕生产园区建设,构建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强化培训。设立村屯农家课堂培训点,充分发挥桑蚕产业农家课堂的作用,把养蚕能人、大户打造成重要的技术培训力量,让农民培训农民,先进带动后进。如南坡乡黄文学农家课堂,充分利用黄文学10余年种桑养蚕经验,以其蚕房作为培训授课中心,学员在生产中边学边养、手把手、面对面教学,蚕农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掌握养蚕技能,辐射带动了周边一大批贫困家庭种桑养蚕。 实行技术服务责任制,市桑蚕生产技术员包乡(镇)、乡(镇)技术指导员包村(街),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方法加大技术培训。今年市桑蚕站累计举办培训班37期,参加培训2000余人次,培训致富带头人200多名,发放资料3000多份,技术碟片300多张。加强技术服务力度,多次组织桑蚕生产技术骨干、小蚕共育户、桑蚕生产贫困户代表到区蚕业总站、市示范基地或农家课堂培训点学习实践,加快蚕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强力引导。生产上对种桑养蚕农户予以桑苗采购及蚕房和小蚕共育室等种桑养蚕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扶持,所需经费由市级层面统筹解决。今年10月以后新建的专用蚕房,属于砖混结构的每平方米给予200元补助,属于钢架结构的每平方米给予100元补助,属于砖木简易结构的每平方米给予50元补助。种桑养蚕户2019年新种桑园所需的桑苗由市农业局统一采购供应,桑苗采购所有经费由市财政资金安排解决。 技术上加大资金投入,向社会购买桑蚕种养技术报务,加强对全市种桑养蚕户的技术指导,提升蚕农种桑养蚕技术水平。销路上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坚持合同收购,由广西靖西鑫晟茧丝绸科技有限公司与种桑户签订最低收购保护价收购合同,在最低保护价的基础上,随行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