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民办实事 真情融入促脱贫
内容有误(纠错联系) 来源:靖西政府网 2018-11-07 15:06:51 点击:10706

     汤琦是我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科员,2016年初,由市工商局选派到湖润镇新群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以来,汤琦狠抓基层党建、民生工程、产业帮扶、公共服务,完成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脱贫指标,使新群村成为湖润镇2018年唯一一个计划脱贫摘帽村,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筑牢村党支部堡垒,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新群村位于湖润镇北部,全村辖5个自然屯,共273户1179人,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种养产业和劳务输出。 2016年驻村以来,汤琦以我市开展脱贫攻坚“双靠前·作表率”大行动、“农贫村解”等活动契机,紧紧依靠后援单位的支持,组织开展“市工商局直属机关党委+村党支部+村合作社”三级联建,组织市工商局直属机关党委25名党员带头到村报到,靠前指挥,靠前服务,推行“党组织+贫困户”及“合作社+贫困户”工作模式,充分激发村支部党员的脱贫愿望和脱贫攻坚带头作用。在村支部党员的带动下,该村79户贫困户以土地、资金和劳动力入股的模式加入村合作社,通过种植蔬菜、桑蚕、油茶、中草药和养殖生猪、山羊、黄牛等实现脱贫致富,脱贫工作成效逐年突显。

     汤琦还与村委集体研究确定了“按实情分年度分批次脱贫”的攻坚思路,明确了村一级脱贫攻坚目标。脱贫攻坚工作既符合村情接地气,又节奏不乱效果不减。2017年11户38人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预计2018年43户160人贫困户可脱贫。

    俯首甘为孺子牛,全心扶贫帮困惠民生。驻村两年半以来来,汤琦根据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以“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公共服务、一帮一联”为脱贫攻坚四个抓手,促使民生工程惠及全村。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筹措资金新建屯级硬化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危旧房改造以及1000平方米种养分离大蚕房等项目,有效解决了村民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

    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围绕靖西5+2特色产业,以“每个贫困户均有一项稳定增收的产业,掌握1至2门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为目标,调动贫困群众发展桑蚕、商品蔬菜、养殖生猪等多种产业,实现产业脱贫覆盖贫困户100%。同时,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培育工作,确保年内村集体有经济收入3万元以上。

    全力做好公共服务。通过上门劝返辍学生、动员贫困群众参保等方式,全村九年义务教育率及参保率均达到100%。

    齐心开展“一帮一联”。紧紧依靠市工商局党组织的力量,组织安排本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与新群村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帮扶联系工作,与贫困户商定发展计划,落实帮扶措施,按时登门解决实际困难。

    扑下身子解民忧,真情实效赢民心。弄龙屯是新群村道路最险要的自然屯,修建一条通往本屯的屯级硬化道路是全屯村民的热切期盼,也是整村脱贫攻坚的难点。2016年以前,通屯道路是泥巴路,不仅陡峭崎岖,每逢雨季,道路泥泞不堪,车辆易打滑翻车,村民只能靠步行通行。2016年刚驻村时,工作人员下村宣传扶贫政策、动员发展产业等时常遭到“冷嘲热讽”,有村民直言:“想要村民发展产业可以,先把路修好再说,否则免谈”。工作人员进村动员脱贫工作时常吃闭门羹。

      汤琦认真思考村民的意见后,意识到“要想富,先修路”其实就是一条扶贫思路:要想真扶贫、扶真贫,就要先解决村民最关心的问题。思路通了之后,汤琦立即组织村委班子开会仔细研究,集体决定以修路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并带着真情进村直面群众,倾听群众的诉求。在后援单位及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顺利筹措资金78万元建设了弄龙屯至下卜的2公里通屯硬化道路,解决了弄龙屯38户134人行路难问题。

      坚定信心补短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目前,新群村发展有集体桑蚕产业220亩,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运作良好,依托村民合作社,村民出工劳动按工分记,年底按照出工情况分红,实现了把用工岗位放到家门口,让群众找工作不出村,让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的目标,村民和村集体实现了“双赢”。

    全村在脱贫摘帽、决胜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顺,村民生产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两年半的驻村脱贫工作中,汤琦扑下身子解民忧,倾注真情帮民困,在扶贫一线长期扎根,迎难而上,吃苦实干,也成长为一名政治过硬、能力过硬、素质过硬、作风过硬、群众基础好的80后干部。(发稿人:邓 彬 黄竞文)

责任编辑:韦晓燕


 

[原站阅读][举报内容] [建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