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聚焦中心履职,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内容有误(纠错联系) 来源:靖西政府网 2018-11-12 10:33:37 点击:18974

     我市政协聚焦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

    勇于负起政协的责任担当。市政协多次召开党组会、常委会,专门研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勇于负起政协的责任担当。2016年换届后,市政协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就向全体政协委员发出“助力脱贫攻坚,政协委员在行动”的倡议。今年,结合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又向全体委员发出开展“乡村振兴委员行”活动的倡议,得到广大委员积极响应。

    围绕破解工作难点抓调研。自觉把政协工作放到党委政府工作全局中谋划和推进,认真围绕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先后开展了残疾人事业发展、职业教育工作、边境边民生产生活现状、利用冬闲田发展冬种促进农民增收等7次专题调研,提出了落实社会救济和补贴政策,进一步将贫困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和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特色专业作用,助推扶贫攻坚等40多条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

    精心组织委员抓监督视察。多次组织委员开展监督性视察活动,推动有关工作措施的落实。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先后开展了异地搬迁工程“老乡家园”项目建设、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柑橘类水果产业发展等专项视察活动。如针对易地搬迁工程“老乡家园”项目建设推进慢的问题,提出了要尽快妥善解决项目遗留问题、加强项目建设和管理、做好搬迁户进城落户后的稳定和发展工作等建议。政府积极采纳委员建议,回购86套库存商品房,继续盘活288套闲置公租房,优先安排当年预脱贫的贫困户入住,提高移民搬迁入住率。

    发挥智慧优势抓精神扶贫。注重精神扶贫,充分挖掘职能优势,开展一系列精神扶贫活动。梁福昌委员在靖西广播电视台开设专栏,讲述《我脱贫我光荣》、《扶贫先扶智》等壮语故,传递正能量;组织委员创作《扶贫路上》、《杨大叔脱贫》等一批扶贫攻坚题材的文艺节目,巡回演出50多场次。与深圳龙岗区政协在旧州挂牌成立深圳大芬·靖西美术交流基地,为靖西近100名农民画家提供艺术交流的平台,助推文化扶贫工作开展。组织医药卫生界政协委员到乡镇开展“迎重阳送医下乡”健康扶贫活动,为250多名困难群众进行集中义诊和入户随访,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动员和争取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注重培育政协委员及助力精准扶贫的责任感、使命感,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与极端贫困家庭开展结对帮扶。2017年以来,有180多家委员企业、爱心企业和政协委员、爱心人士共捐赠500多万元,助力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陆丹萍委员依托靖西阳光龙腾职业培训学校和深圳达成订单式合作培训,坚持送教下乡,累计培训贫困群众2000多人次,达成就业意向203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125人。凌东委员坚持资助贫困生,目前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600多名,资助金额达100多万元,并结对帮扶75户极端贫困家庭。

    注重多种形式抓产业扶贫。主动作为,经多方沟通,积极争取,今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与靖西市人民政府签订了《蚕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加强科研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蚕业协作,探索科研机构与地方政府协同发展的新型合作模式,助力脱贫攻坚。鼓励委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报效桑梓,在脱贫攻坚中大有作为。如梁忠茂委员免费培训困难群众3000多人次,提供就业岗位140多名,带动贫困户1000多户增收。叶海宾委员发展生态养殖,招收贫困户劳动力300人,实现贫困户在基地通过资金产业合作和劳务收入,户均年收入达17000元以上。养殖公司还与4个贫困村达成贷资入股350万元协议,每个村年固定分红8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关爱乡村干部积极建良言。针对乡村干部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人员少、缺保障、强度高、节奏快的状况,市政协从关爱乡村干部的高度出发,组织委员深入村(社区)进行调研,提出了“加强社区、村街党建工作,提高村(社区)两委干部工资待遇”的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2017年起,该市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逐年提高村干部基本报酬和村级办公经费标准。推行优秀村(社区)干部享受乡镇副科级领导年终绩效奖政策;市财政每年统一为在职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购买商业综合保险。(发稿人: 杨柳青)

责任编辑:韦晓燕

[原站阅读][举报内容] [建议意见]